由浙江省博物館花費一年多時間籌備引進的“龐貝末日——源自火山噴發的故事”意大利大型文物考古展的部分展品,5月19日悄悄抵達杭城。5月20日上午,在意大利方面專家的協助下,西湖美術館為此次展覽舉行了隆重的開箱儀式,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在眾人注目之下將一批珍品取出,擺放進展廳。本次展覽定于6月6日正式開幕與觀眾見面。
之前,這個展覽曾在意大利、比利時、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巡展,今年年初還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展出,均引起轟動。浙江為了辦好這次展覽,省政府專門從財政上投入了200多萬元經費,這不僅是浙江省舉辦單個文物考古展經費支出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浙江省引進規模最大和檔次最高的國外大型文物考古類展覽。按照浙江博物館的展覽慣例,展覽依然完全免費對公眾開放。同時,為了配合展覽,屆時還會有一些名師專家講述《龐貝城的最后一天》、《龐貝考古遺址的保護修復與發展》、《龐貝的魅力和影響》等系列展覽講座。
龐貝位于意大利西南部的維蘇威火山腳下,這座小城市以商業聞名于當時的古羅馬帝國。公元79年8月24日,這座城市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經歷過火山爆發、4次熔巖流和3次灰塵暴襲擊后化為廢墟。因為一本《普林尼日記》,這場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自然災害得以記載和流傳,而這座幾乎被人遺忘的古城,在近200年來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中逐漸重見天日。
由于展品都是稀世珍寶,浙江省博物館還首次為展覽設置了安全門。走過專門設置的安全門后,觀眾將感受到龐貝城毀滅瞬間的震撼。展出內容包括壁畫、雕塑、繪畫、珍寶、貨幣及金銀首飾等在內共計489件。其中,由于壁畫體積大,而且在運送途中必須保持恒溫恒濕的環境,因此運送車都是專門請來的,最大的一輛近4米高、13米長。負責此次展覽展廳設計的浙江博物館館員李衛平對記者說,由于西湖美術館內部分展廳的垂直高度不能滿足大型壁畫的放置條件,美術館方面針對展廳的具體使用做了多次實地調整。
在展品中,蛇的造型在龐貝的珠寶飾物中反復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是罹難者佩戴的一對重達600克的純金蛇形手鐲。手鐲尺寸寬大,是古龐貝人佩戴的臂鐲。蛇形樣式的戒指更是隨處可見。這些文物不但再現了龐貝古城的風貌和人民精湛的手工技藝,而且凝聚了意大利考古工作者2個多世紀龐貝考古發掘的研究成果,全面而生動地反映了當年龐貝古城人們的居住、經濟、宗教、工藝、飲食、海洋生活、生死觀念等。
另外,展廳內還按原狀擺放了多具罹難者遺體模型。這幾具澆灌出來的人類遺骸模型,或抱頭,或屈腿,全部按照考古發掘出的人類遺骸真實復原,觀眾借此可以看到災難來臨的一瞬間,人們臨死時與自然抗爭的表情。
隨著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頻繁上演,大型國際性文物巡回展的舉辦,對于民眾了解認識各國文明歷史大有裨益,但是這樣的展覽往往對國內承辦單位的要求近乎苛刻,獲得承辦機會的單位少之又少。而此次展覽也是在2005年9月,浙江省省長呂祖善率團訪問坎帕尼亞大區時,與巴索利諾主席簽署了兩省區建立友好交流關系協議書的前提下才得以促成。如果說北京世紀壇的首展為龐貝文物與國內觀眾見面吹響了號角,那么此次在浙江的巡展卻是給年初無緣到北京觀展的觀眾提供了又一次良機。
從北京世紀壇到浙江博物館,兩次展覽,意大利方面都對具體布展細節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不僅意大利方面堅持展廳的布置要完全按照意方的要求,并且布展過程一直有兩位意大利籍考古專家全程指導監督。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真實地反映龐貝考古的研究成果,本次展覽內容設計與一般性文物展有較大區別,展覽并不是按文物類別來展示,而是以發掘遺址中所出土各類文物作為其內容展示的組合,展廳分別是赫庫蘭尼姆,奧普隆蒂斯、特茲格諾,龐貝三地遺址的再現,這與國內多數文物展均以文物類別作為展覽的思路安排展廳布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浙江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介紹,此次“龐貝末日”展還是浙江省“第二個文化遺產日”一個重頭活動。同時,浙江引進的此次展覽也是浙江博物館探索發展、創新的一大舉措。雖然作為文化大省、美術大省的浙江,美術活動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績,但近些年來,國內外以及省際之間各博物館的文物互動,一直很少落戶浙江。但愿此次大展成為一個契機,使浙江能吸引更多的國際性大展入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