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藝術(shù)品專場僅20件拍品,包括書畫、瓷器、玉器和各類清代宮廷制品,大多首次亮相于拍場,作品均經(jīng)故宮專家鑒定并撰寫賞析文章,在拍賣前即吸引了眾多收藏家的注意。拍賣會更是氣氛熱烈,競爭踴躍。全場僅流標(biāo)一件,成交率高達(dá)95%,7032.5萬元的成交額在意料之中。
清中期翡翠觀音因做工精美、傳世稀見博得多位買家青睞,1814.4萬的價格創(chuàng)造了玉器類拍品成交價格的新紀(jì)錄。經(jīng)石渠寶笈著錄的王敬銘《仿趙孟頫云嶠長春圖》、乾隆御筆《仿董其昌臨顏真卿貼》分別以1008萬元和459.2萬元再次讓人領(lǐng)略“石渠寶笈”對市場的巨大號召力。《御制緙絲西湖景詩冊》更以其精美絕倫的織造工藝贏得追捧,以高出底價一倍以上的448萬成交。幾件官窯瓷器也表現(xiàn)不俗,清乾隆仿哥釉雙如意耳壺為乾隆朝仿古御瓷花器,存世非常珍罕,以728萬成交。清康熙斗彩“張騫乘槎”圖小碗一對為郎窯所出之名品,在康熙所有御瓷之中所占比例極少,最終以403.2萬元成交。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