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1300℃色釉空間,上海市收藏協會和徐匯區文化局聯合舉辦的純雕塑藝術品公益展覽正在徐匯區圖書館滿庭芳展廳展出。據舉辦方介紹,由于此類展覽實屬鳳毛麟角,吸引了不少藝術和收藏愛好者。雕塑藝術品作為一種高端的投資收藏品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原作賣不過復制品
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對書畫、玉石、陶瓷等收藏較為重視,而雕塑藝術品基本價格偏低。1995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是雕塑藝術品在中國藝術拍賣市場的首次亮相。這次嘗試獲得較大成功,拍出4件雕塑作品,成交價在幾萬元到20多萬元不等。之后有不少藝術品拍賣公司順勢推出雕塑專場拍賣會,但成交狀況不盡如人意。
去年秋季的上海藝博會開始對雕塑進行正式推介,對于需要培育的國內雕塑品初級市場確實效果顯著,前年無人問津的西方雕塑,去年皆名花有主,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國內的雕塑品參展。
據1300℃色釉空間藝術總監朱興鴻介紹,剛剛興起的雕塑品市場有個奇怪現象:國內的原作賣不過國外的復制品,人們寧愿選擇國外名家貴上數十倍的雕塑復制品。“由于國內市場還沒成熟,尤其是30到50厘米高的家庭雕塑作品收藏這塊是空白的,從收藏角度來說,現在價位很低,是收藏的好時機。”
現今中國的雕塑品市場基本上以國外的抽象作品為主,作為一種舶來品的“雕塑收藏”在國外規范成熟的收藏市場中是最高端的,它比繪畫藝術性更高,收藏價值更大。最近幾年,特別是廣東、新加坡、日本、韓國,已經對中國雕塑品開始收藏。
中國的雕塑品需要一套市場化運作,加上拍賣公司,客戶群等形成特定圈子,能夠包裝和宣傳它的規范的大公司尤為重要。一旦時機成熟,它就可以走向市場。
墻內開花墻外香
盡管在國內市場不溫不火,在海外拍賣市場上的中國雕塑品卻“挺直了腰板”,揚眉吐氣。
2005年蘇富比秋拍,蔡志松的作品《故國·風1#》青銅版第九件以66萬港元的成交價,創當時內地雕塑家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最高紀錄。2006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內地雕塑品創下該類作品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中國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銅雕《太極系列——單邊下勢》在香港蘇富比被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829.6萬港元拿下。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朱銘的《太極——大對招》兩件以1488萬港元拍出,創下中國當代雕塑的拍賣新紀錄。
在歐美市場,雕塑作品成為眾多實力藏家熱捧對象,拍賣價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屢見不鮮。
2007年12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中,雕塑宗師劉開渠先生的作品《童趣》達到500余萬元的成績,該作品是劉夫人代為捐贈的,這件作品是迄今為止惟一一件公開進入拍賣渠道的家屬收藏作品。另外,2007年浙江佳寶拍賣會上,中國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閻夫立創作的《吉祥平安》,將雕塑與瓷藝相結合,估價為16萬至20萬元,成交價達77萬元。
業內專家認為,處于藝術領域高端的雕塑,比起在市場運作多年的書畫、玉石、陶瓷等藝術品,還屬于市場培育階段,其收藏市場還剛剛起步,一旦有知名的大拍賣公司開始運作,拍出高價后,則會為雕塑藝術品市場樹立起價值標桿,從而引起一股雕塑藝術品的收藏熱潮,并將雕塑藝術品收藏推向一個新臺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不斷成熟,中國的雕塑藝術品價格必然會和中國的繪畫作品一樣,走向國際市場,與國際價格接軌,達到一個不可想象的高度。
中國雕塑藝術品“錢”程誘人
中國雕塑藝術品“錢”程誘人
中國雕塑藝術品“錢”程誘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