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四川地震,舉國悲痛,世界震驚。當下,最直接的話題就是抗震救災。捐助無疑是最直接而有效的義舉。國際社會以及中國人民紛紛捐錢捐物,志愿服務災區。書畫界也不甘落后,一些協會、畫院、以及從事藝術品經營的機構和媒體,紛紛召集畫家集體創作義拍。國畫界、油畫界、當代藝術界都大張旗鼓地參與了。其中,油畫界和當代藝術界在近期地賑災拍賣中創造了奇跡。油畫界的集體大作《熱血5月·2008》以3350萬元成交,當代藝術界岳敏君捐贈的作品《我是龍》起拍價為50萬,現場有買家直接叫價600萬,此件拍品最終以620萬落槌。這些拍賣所得的巨額善款對于災區無疑是雪中送炭,但有人并不認為藝術界的這個舉動是出自善意的。首先,這些天價藝術家賣了大半輩子畫,每次都是不停的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的天價記錄,為何在國難面前,要集體創作呢?首先是,給人作樣子,怕自己做的好事不被人知道,做了無名英雄;其次是借勢造勢,贏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媒體的免費宣傳;最后,集體創作只是一哄而上的形式主義,表面上是齊心協力,背后是懶得升腰的廣播體操。如果大家都是那么有愛心,按照如今每個藝術家的天價成交記錄,他們每個人都得是億萬富翁,甚至是百億富翁,順便陶陶腰包,捐個幾千萬也只不過是蔡國強放一個煙花的代價,何必要興師動眾啊?這并非否定誰,如果大家翻開蔡國強、張曉剛、岳敏君、范曾等人的歷年拍賣成交記錄,你就會發現,光他們將自己的賣畫稅率上繳給國家,或許都比整個藝術界集體創作而現場叫賣來得更為實際和有效些。
范曾:捐了一千萬,被指花錢消災
這次范曾可謂是一箭雙雕。在地震剛發生的時候,就有媒體議論,當下有兩個人肯定會有大的動作,一個是范曾,一個是吳冠中。當然吳冠中此時未動,估計是靜候佳機。范曾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已經被媒體封口好久了,即便是花巨資,也打動不了那些專門吃軟飯的媒體。主要原因在于范曾“問題”的特殊性。有人很早就議論,如果此賑災期間,哪個媒體如果找范曾捐助,勢必是幫范曾的忙,也勢必能宰范曾一刀。一是范曾被媒體封殺了好多年,范曾渴望自己能夠撬開媒體的“金口玉牙”,幫自己美言,另一個原因是,媒體抓住了范曾曾經叛國的軟肋,此時是敲詐也罷,義舉也罷,反正范曾只能是人在屋檐下,捐他個一千萬,正好也能撬開那些媒體老爺的尊口。我大致翻看了網頁,范曾捐款的消息,中央電視臺以及各大媒體網站都報道了。按照這個效果范曾絕對賺了。據傳,范曾以前試圖花幾百萬也買不到人家一個報紙的豆腐塊,這次光一個央視的現場采訪,都值他花的一千萬。范曾是個明白人,媒體也知道范曾的底細,所以談不上媒體訛詐范曾,也談不上范曾利用媒體,只能說范曾很聰明,看著國難發了一把,終于讓自己翻了身。要我說,既然自己翻了身,還得對得起人民,全當那一千萬給自己正名了這誰都心知肚明,還是再捐一千萬賑災吧。
吳冠中:片刻很消停,此舉很強大
吳冠中正在商家所策劃的“大師”路上,相比此時他絕對不會甘于寂寞。如果吳冠中在此時還無動于衷,那么,他的一切“大師”計劃將功虧一簣了。他完全有必要辭掉他手下的畫廊老板和專門研究他的“學者”。大家不要擔心吳冠中把畫全部捐給了上海美術館。其實“吳冠中每天都創作的”,這是媒體報道的。特別是隨著自己風燭殘年,他急于需要社會給他定位,弄一個“人民藝術家”出來。從《全集》的出版,“美協、畫院是‘衙門’、‘妓院’”以及走進“
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善款是不義之財 《工人日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