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四川地震,舉國悲痛,世界震驚。當下,最直接的話題就是抗震救災。捐助無疑是最直接而有效的義舉。國際社會以及中國人民紛紛捐錢捐物,志愿服務災區。書畫界也不甘落后,一些協會、畫院、以及從事藝術品經營的機構和媒體,紛紛召集畫家集體創作義拍。國畫界、油畫界、當代藝術界都大張旗鼓地參與了。其中,油畫界和當代藝術界在近期地賑災拍賣中創造了奇跡。油畫界的集體大作《熱血5月·2008》以3350萬元成交,當代藝術界岳敏君捐贈的作品《我是龍》起拍價為50萬,現場有買家直接叫價600萬,此件拍品最終以620萬落槌。這些拍賣所得的巨額善款對于災區無疑是雪中送炭,但有人并不認為藝術界的這個舉動是出自善意的。首先,這些天價藝術家賣了大半輩子畫,每次都是不停的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的天價記錄,為何在國難面前,要集體創作呢?首先是,給人作樣子,怕自己做的好事不被人知道,做了無名英雄;其次是借勢造勢,贏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媒體的免費宣傳;最后,集體創作只是一哄而上的形式主義,表面上是齊心協力,背后是懶得升腰的廣播體操。如果大家都是那么有愛心,按照如今每個藝術家的天價成交記錄,他們每個人都得是億萬富翁,甚至是百億富翁,順便陶陶腰包,捐個幾千萬也只不過是蔡國強放一個煙花的代價,何必要興師動眾啊?這并非否定誰,如果大家翻開蔡國強、張曉剛、岳敏君、范曾等人的歷年拍賣成交記錄,你就會發現,光他們將自己的賣畫稅率上繳給國家,或許都比整個藝術界集體創作而現場叫賣來得更為實際和有效些。
范曾:捐了一千萬,被指花錢消災
這次范曾可謂是一箭雙雕。在地震剛發生的時候,就有媒體議論,當下有兩個人肯定會有大的動作,一個是范曾,一個是吳冠中。當然吳冠中此時未動,估計是靜候佳機。范曾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已經被媒體封口好久了,即便是花巨資,也打動不了那些專門吃軟飯的媒體。主要原因在于范曾“問題”的特殊性。有人很早就議論,如果此賑災期間,哪個媒體如果找范曾捐助,勢必是幫范曾的忙,也勢必能宰范曾一刀。一是范曾被媒體封殺了好多年,范曾渴望自己能夠撬開媒體的“金口玉牙”,幫自己美言,另一個原因是,媒體抓住了范曾曾經叛國的軟肋,此時是敲詐也罷,義舉也罷,反正范曾只能是人在屋檐下,捐他個一千萬,正好也能撬開那些媒體老爺的尊口。我大致翻看了網頁,范曾捐款的消息,中央電視臺以及各大媒體網站都報道了。按照這個效果范曾絕對賺了。據傳,范曾以前試圖花幾百萬也買不到人家一個報紙的豆腐塊,這次光一個央視的現場采訪,都值他花的一千萬。范曾是個明白人,媒體也知道范曾的底細,所以談不上媒體訛詐范曾,也談不上范曾利用媒體,只能說范曾很聰明,看著國難發了一把,終于讓自己翻了身。要我說,既然自己翻了身,還得對得起人民,全當那一千萬給自己正名了這誰都心知肚明,還是再捐一千萬賑災吧。
吳冠中:片刻很消停,此舉很強大
吳冠中正在商家所策劃的“大師”路上,相比此時他絕對不會甘于寂寞。如果吳冠中在此時還無動于衷,那么,他的一切“大師”計劃將功虧一簣了。他完全有必要辭掉他手下的畫廊老板和專門研究他的“學者”。大家不要擔心吳冠中把畫全部捐給了上海美術館。其實“吳冠中每天都創作的”,這是媒體報道的。特別是隨著自己風燭殘年,他急于需要社會給他定位,弄一個“人民藝術家”出來。從《全集》的出版,“美協、畫院是‘衙門’、‘妓院’”以及走進“798”等等,都是“大師”路上所精心策劃的。我們可以想一想,吳冠中連一個小小的上海美術館都給捐助了六十六幅作品,搞了長期展覽,想必這次在國難之際他一定不會錯失良機而大發一把。我想,他的手段還是和大英博物館捐畫、上海美術館捐畫搞展覽一個模式,弄得異常轟轟烈烈,辦個展覽,驚動下全國。這樣,既有人氣,又有愛心,何樂而不為?如果我沒有估計錯,吳冠中將會在賑災期間“一鳴驚人”。絕對會超出范曾以及當代藝術界的任何人。他一向我行我素,以奇制勝,他才看不起和藝術界那些人一起起混。從“兩會”打假到“美協畫院是‘衙門’‘妓院’”從《全集》出版到“市場冠軍”,試問,藝術圈的新鮮事物哪個不是吳冠中發明的?所以,吳冠中在近期定有大的的舉動。只不過,上海美術館應該把吳冠中“最好的六十六幅作品”退還給吳冠中,捐獻給災區,這樣吳冠中才有面子。他老人家總不能拿自己手頭不好的作品捐給災區吧?要是這樣,可能會被別人抓把柄的。
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善款是不義之財 《工人日報》:“2007年11月25日舉行的“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會上,中國藝術家蔡國強的《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以74,247,500港元成交(包括金)創下中國當代藝術世界拍賣、中國畫作世界拍賣、蔡國強作品世界拍賣三項世界拍賣紀錄,超出原有最高估價近兩倍”。這實屬中國人的“榮譽”。但蔡國強的藝術哪能叫中國藝術或者說中國畫啊?有人一直說蔡國強是販賣煙花發了財。這話有點道理。蔡國強就是賣煙花和白紙的商人,和藝術家沒有半點關系。這次的保利拍賣會上,他本人《來自天上的鱷魚》580萬成交,其實就是一個樓層高的白紙,上面落了些煙花痕跡。不管是其作品所創作的價值為賑災出了力,但其作品確實不值580萬。一個煙花加一張白紙,有點訛詐客戶。岳敏君笑納百財了一輩子,這次在拍賣中,其“捐贈的作品《我是龍》起拍價為50萬,現場有買家直接叫價600萬,此件拍品最終以620萬落槌”。這顯然是價格敲詐所為。哪個買家那么傻,別人上街買菜都講價,何況是買天價藝術品?一個50萬的東西,還沒起價就有人要價600萬,這怎么可能?“四川籍藝術家的張曉剛捐贈的作品《父親和女兒》是專門為此次拍賣完成的,在拍賣師將競價進行到一百萬時,就有買家直接報出500萬元的高價”。這依舊如出一轍。張曉剛靠一張“老臉”暴利了大半輩子,還是如此暴利。這不得不讓人不說當代藝術界的收入是不義之財。首先他們的作品偷工減料,內容低級趣味、思想扭曲變態,不管市場價格如何,都屬價格敲詐,不義之財。藝術家特別是當代藝術家必須要有良知,別人在花錢盲地買你的天價作品的時候,你一定要捫心自問、老幼無欺。你放一個煙花、畫一張老臉、閉上眼睛張個大嘴別人就給你上千萬,良心何在?這次賑災是義舉,藝術家必須干干凈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