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開封是著名的文化古都,尤其是書法藝術,在中原乃至全國都有深遠的影響。歷史上,開封曾出現了蔡邕、鄭道昭等眾多書法大家,現、當代更是書法名家輩出,書法市場和書法產業培育成熟,書法交流活動頻繁,書法教育獨具特色。即日起,本報推出《中國書法名城——開封》系列報道,請您一同品讀開封蘊藏深處的書法文化魅力。
中國書法天空開封人名字璀璨
如星月輝煌,如云霞燦爛,在中國書法的天空中,一個個開封人的名字璀璨而永恒地閃爍著,照亮了中國歷史,輝映著無數后來人,讓開封在中國書法領域始終處于領率群倫的地位。
蔡邕 漢碑藝術集大成者
早在漢代,蔡邕即為漢碑藝術的集大成者。蔡邕,陳留圉縣(今河南省杞縣西南)圉鎮人,博學多藝,善文辭,通經史,解音律,明天文,工書畫,尤長于篆書、隸書。蔡邕還首創“飛白體”,至今在書壇仍有廣泛影響。南朝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認為他的書法“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唐張懷瓘認為他的書法“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蔡邕還著有《大篆贊》、《小篆贊》、《九勢》、《隸書勢》、《筆論》等,對書法技法、書法審美等都有精辟、深刻的見解,堪稱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鄭道昭 北方書圣
北魏開封人鄭道昭,當時有“北朝書圣”之譽,他留下的“云峰石刻”遺跡,被人稱為北魏書法藝術三大寶庫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發展過渡時期,鄭道昭融百家之長于一體,刻意創新,筆力圓勁蒼健,結構嚴謹,運筆嫻熟自然,其代表作為鄭文公碑。祝嘉先生把鄭道昭與王羲之并列為“北方書圣”,劉海粟則贊其為“一代文宗”。
孫過庭 《書譜》定乾坤
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是陳留人,工于正、行、草各體書法,尤以草書擅長,宋米芾評謂“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孫過庭自撰的《書譜》,書文并茂,堪稱“千古合璧”。歷代評價孫過庭時,均以《書譜》作為其主要成就,可謂一部《書譜》定乾坤。
北宋時期開封書法名家云集
到了北宋,開封云集了一大批書法名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歐陽修、王安石、趙佶,把開封書法推上了歷史的巔峰。宋代書法碩果累累,尚意風格的形成,標志著書法的藝術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蘇黃米蔡四大家及宋徽宗開創的新書體——瘦金體等,給中國書法史平添了濃重的一筆。
蘇軾 多才多藝
在宋四大家中,最多才多藝的當屬蘇軾。他才華橫溢,在詩詞、繪畫、書法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詣。蘇軾從前代和當代書家中汲取營養,他一生的坎坷遭際也無不影響和促進他書藝的成長,終于達到卓然自立的境界。蘇軾敢于創新,他是宋代尚意書法的代表,與尚韻的代表王羲之、尚法的代表顏真卿可謂三峰并立。他斜執筆,用側鋒,遭人譏議,卻筆挾偉力豪氣。他置“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訓則于不顧,用既肥又扁的字形,吐露蕭散風神。他在書法作品中抒發他的才情學識,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個性情緒的觸發都在作品的筆畫中表現出來。蘇軾一生留下許多書法美學思想,如他提倡書法創作應“天真”、“簡約”、“淡遠”、“無常行”、“有常理”、“人品重于書品”等,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蘇軾一生留下的書跡無數,存世墨跡有《黃州寒食寺帖》、《前赤壁賦》、《苦雨帖》等。《黃州寒食寺帖》是蘇軾的代表作,是他被貶黃州時的人生感嘆。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無一處敗筆。此帖在書法上影響很大,被稱做“天下第二行書”。
黃庭堅 作品新奇
黃庭堅是北宋詩人,其書法主要特點是新奇。他有句話“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其對書法藝術的感悟。黃書中最奇偉、成績最突出的是草書。他得筆法于張旭、懷素,特點為用筆瘦勁婉美,雄放瑰奇;體勢縱橫開闔,奇姿危態百出。特別是狂草,他用筆圓轉飛動,使用點畫和斷筆特多;不求每行的陡直,只求通篇的氣勢連貫。連綿飛舞中,又富有節奏之美。他和蘇軾一樣是宋朝尚意的重要代表,一生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米芾 狂放不羈
米芾平生于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是宋代書家中學古典最為深入的一個。但他并不因循守舊,而是古為今用,從中突破,創出自己的書法風格,被世人稱為“八面出鋒”的風格正是他個性狂放不羈的鮮明體現。他自稱其書法為“刷”字,用筆獨特,書法沉著飛動,起承轉合流暢自然,造型獨特。正如蘇軾所說:“風檣陳馬,沉著痛快。”成為宋代行書影響后世的最重要的一種風格。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南宋以來的著名法帖中,多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宋四家中首屈一指。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無不從米字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米芾除書法達到極高的水準外,其書論也頗多,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字帖》等,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鑒賞力。
蔡襄 渾厚端莊
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蔡襄書法在當世推崇備至,蘇東坡贊譽:“獨蔡君天資頗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位本朝第一。”
趙佶 自成一家
除了宋四家外,值得一提的當屬創一代書體的宋徽宗趙佶。作為一國之君,他不愛江山愛藝術,在音樂、書法、繪畫、詩歌等方面皆有較高造詣。其書法挺瘦,融會貫通,變化二薛(即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稱“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連筆似游絲而不近行書。其用筆源于褚薛,顯得更為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瘦金體的創立,豐富了書法體例。
明清之際開封書壇群星閃耀
明清之際,開封書壇風云際會,群星閃耀。明代的周亮工,清代活動在開封的“夷門十子”:蕭亮飛、李鐵鱗、章祖謀、李賀年、倉景愉、純陽子、徐炳麟、丁一敬、黎孔等都為開封的書法增色不少,讓開封的書法藝術絢爛多彩,名重一時。這些卓立千古的大家,奠定了開封在中國書法領域不可超越的歷史地位,他們留下的書法精神和書法氛圍,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開封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