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幾個流派對書法的理解不同
自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組建以來,到去年年底在泰山舉辦首次主題詩創(chuàng)作展覽,40名學員最后定型。其中有探索漢字造型的,基本上處于利用漢字元素進行抽象藝術表現(xiàn),已介于書法的邊緣,再往前一步,完全脫離了漢字,就不屬于書法藝術的范疇了。對此類藝術家來說,他們已將書法轉換成了當代藝術,因此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只是滋養(yǎng)其創(chuàng)作的有效資源之一,而特別是詩詞文賦的感染不能馬上在作品中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所以他們更在意以西方話語中心的方式來觀照或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審視或接軌于全球化的藝術運動。這里面以邵巖先生為代表。第二種是偏重于漢字結構美的表現(xiàn)。此類書法家以流行書風的主力為多,在他們的觀念中,筆法是從屬于結構而居其次的,只要造型奇特,有視覺張力,并且一定要與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典雅美拉開距離,那么其書法不僅成立而且因為具有陌生感和新鮮感,因此他們這類的書法才是真正的書法,甚至冠以“藝術書法”的名義以便與傳統(tǒng)樣式的書法分開陣營。然而他們的種種藝術實踐,往往在理論上缺乏足夠的支撐,因此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便面臨“貧血”的癥候和集體失語。比如從造型資源上來說,多吸取北碑、墓志的不規(guī)范和樸拙生動,新出土的魏晉殘紙的破損與古舊,鐘鼎彝器的神秘與蒼茫等等,其中的佼佼者也許能化腐朽為神奇,但因為這是一條太不具備規(guī)律可言的奇險之路,如果缺乏一個清晰的書法史觀和敏感的造型能力、空間的想象能力和正統(tǒng)書法的長期錘煉,往往從流者便處于邯鄲學步的尷尬,正統(tǒng)不成,新奇不得,對漢字資料缺乏必要的淬火與提煉,唯形式而形式,最后流于形式而內(nèi)容貧乏空洞。他們基本上從審美觀念上顛覆了傳統(tǒng)的標準,狂怪怒張,質(zhì)勝于文。其形成原因較為復雜,此處不展開。目之為當代書法發(fā)展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較為客觀,但對當代書法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與整體風格塑造還有待時日再作結論。他們關注的文化僅僅只與書畫甚至僅僅只與造型藝術有關,缺乏最起碼的人文關懷,這是唯形式至上帶來的惡果,將書法目之為一門視覺藝術,實質(zhì)上是大大降低了書法的文學品格、哲學品格,它消減了書法的東方文化特色,模糊了書法與其他造型藝術的區(qū)別,缺乏生命情懷與感動的書法,是不太可能被歷史所記錄的。第三種書家以傳統(tǒng)的沿續(xù)與發(fā)展為主,人數(shù)也最多。當然這里面也有部分與第二種交叉的,也有“偽傳統(tǒng)”的,也有高下優(yōu)劣之別。如果說“新古典”是對傳統(tǒng)資源的一種有效利用與再創(chuàng)造,那么這條道路是一條漫長的求索之旅。不僅首先需要扎實的技術訓練,而且還要由技入道。這就需要人生的歷練、文化的充實,其他藝術的熏陶,對社會、對人生的關切與體認。因此學養(yǎng)就會在未來生成一種新的資源,這是一條被無數(shù)古賢所證的“快捷之路”,雖然它需要你要有足夠的信心與涵養(yǎng),還需要你有一個好的身體。在漫長的修練過程中,其實也堅定地書寫著你的生命軌跡。
二、文化的無用之用
談起文化對書法的作用,其實我們已處在一個很功利的范圍內(nèi)討論問題了。書法對書法家處于一個什么位置,其實從某種程度上已決定了書法家的造化。如果把書法當作安身立命的謀生手段,書法便徹底從藝術歸屬于實用,不管它是高雅的還是平民化的,盡管我們標榜書法的純藝術性,但仍然擺脫不了市場和利祿的誘惑。因此輕視文化者,無非是文化與金錢不能馬上通上高速公路,而重視文化者,也有大部分希冀文化與利益搭上橋梁。當然我們沒有必要排斥金錢帶來的美好生活,適量且體現(xiàn)書法的不菲價值,也是為書法贏得社會廣泛尊重的一個有力手段。問題的關鍵是過猶不及,我們太看重書法或者文化之“用”了。投入便要產(chǎn)出,而且還要高產(chǎn)量。這本身便違背了自然生長規(guī)律,如果把人生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提前收割的會是優(yōu)質(zhì)的果實嗎?書法或許更多地是體現(xiàn)一種理想的生命狀態(tài),而非表現(xiàn)當下的社會狀態(tài),所以從性質(zhì)來講,書法永遠是一門古典藝術,它能引領我們進入一種超自然的情景之中,它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但又或高或低于生活,它有一種類似于宗教般的場域,它提升的是你的靈魂,而不一定提高你實實在在的生活水準。如果書法家能將書法敬若神明,能將其視為人生修煉的金針,那么廣闊而斑斕的生活總會給你無數(shù)感動的。書法與你的生活須臾不可分離,那么你的書法怎么可能不反映生活,怎么可能不多少有些時代特色呢?如果我們重視書法的無用之用,或許它能更好地幫助書法的有用之用。
文化于書法,書法于我們,就像一枚口香糖,雖然滋味是甜的,能清潔干凈你的口腔衛(wèi)生,但卻不能吞下去,它不是果腹的糧食。但這個比喻是不確切的,它還應該有營養(yǎng),如果我有足夠的聰明才智,我要發(fā)明一種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口香糖,在咀嚼中,在品味中,你得到了文化,升華了書法。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