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件宋元明清法帖拍出1311萬元
當代著名書畫家、鑒定家謝稚柳、陳佩秋以畢生心血收藏的21件宋元明清法帖墨跡近日在北京匡時春季拍賣會上亮相,這批歷史跨度長達800多年的稀世珍寶,出人意料地拍出了1311.6320萬元的好成績,成交率高達100%,整個歷代法書專場總成交額也高達4506萬元,成績喜人。
這21件宋元明清書札是陳佩秋與謝稚柳先生花費幾十年精力搜集收藏的,大部分在"文革"時被抄,入藏上海博物館,"文革"后歸還。其中有毛澤東一生推崇的文學名著《容齋隨筆》的作者、宋代文學家洪邁以及元代大書家柯九思、楊維楨,元代文學家、戲曲家張養浩的墨寶,可謂稀世珍寶。還有明代著名文人宋濂、王守仁,以及明清書畫家祝允明、陳繼儒、鄒之麟、吳歷等人的書札或詩稿,無不體現出兩位書畫界前輩卓越的眼力和獨到的收藏品位。
但是,就是這樣一批極為稀罕的古代名人書法墨寶,在拍賣之前卻并不被人們看好。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向記者披露,這21件法帖之前總估價只有600萬元左右,還比不上中國當代藝術家周春芽的一幅畫。有人甚至這樣調侃道,"宋元明清"竟然賣不過一條"綠狗"。
董國強拍賣前的嘆息和擔憂,反映了當下拍賣市場的一種無奈現狀。由于收藏家和投資者的大力追捧,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屢屢創下數百萬元乃至數千萬元的價格紀錄。一位專家曾告訴記者這樣一個例子,在北京某拍賣會上,有好幾位中年油畫家的平常之作被拍到了數百萬元,而中國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明代大畫家董其昌的一件精品才賣了100萬元。在同一場拍賣會上,西方某國一藏家卻以1177萬元人民幣買走了明代大畫家石濤的傳世精品《蓮社圖》手卷。
此次,21件宋元明清法帖墨跡拍出了1311萬余元的好成績,讓圈內很多專家感到了一種欣慰。雖然其價位還遠遠沒有到位,但說明歷代書法的價值正在逐步被人們所認識。
一位收藏界資深人士說,中國當代藝術的走紅無可厚非,但屢屢出現古代大家的精品賣不過當代名家,董其昌賣不過張曉剛這樣的現象,還是讓人感到遺憾。為此,有業內人士呼吁,太多的中國投資者都把藝術品當股票,而西方收藏家則把眼光緊緊盯住那些真正頂級的中國藝術品和古董。和西方藏家相比,中國藝術品投資者太需要狠狠補上歷史文化課了。
歷代書法價值回歸
歷代書法價值回歸
歷代書法價值回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