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代狀元進士的書畫作品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而嶺南近代書畫壇有許多學者文儒,其名號仍未被大眾所認可,對于收藏者來說,了解清楚很可能獲得收藏先機。

讀者:該幅《封妻蔭子圖》長171cm,寬78cm。請專家幫我鑒定是不是舊時的東西,收藏價值高不高?
鄺根明老師:從照片看,該幅作品的年代的確與落款的時間“光緒”吻合,風格也是當時較為典型的傳統畫風。落款處寫“韓江詹澐仿古”,可知畫者為潮州人,有可能屬于區域性的小名家。從史料可查到,對近代潮州畫家胡楷的介紹中曾提及“(胡楷)幼年學畫師詹澐”。雖然不是大名家,但該件作品頗有古意,可見畫者也有一定功力,仍值得讀者收藏。


▲讀者:我所收藏的4幅作品(本版登出來的是其中3幅)是不是李苦禪的作品?真假如何?是否值得收藏?
鄺根明老師:單從照片判斷,這4幅畫的年代均為清末民初時期。前3件的落款看似“苦禪”,導致該位讀者誤會。其實落款為“菩禪”。菩禪即傅壽宜(1873年~1945年),一名莆仙、號菩禪、鐵肩等,原籍福建,寄籍番禺。據史料,其少時隨父海外經商,后歸國并棄商習畫。“1911年入住廣州,是年攜家赴上海
,與吳昌碩、印人易大廠、詩人黃秋湄交好,畫藝受吳影響。1914年回粵,從事美術設計工作,晚年以賣畫授徒維持生活。”而第4幅的“菩居士”亦有可能是菩禪,但未見菩禪曾有此落款,不十分確定。要看實物才可進一步確定。

從幾件作品的藝術造詣看,作品雖也有古意,但藝術水平并不十分高超,功力亦不太深。對于收藏者來說,所藏為舊畫也算幸哉,可繼續收藏,無須太過考究其市場價值。

讀者:這一件“東山絲竹”是不是文物?年代到什么時候?是不是嶺南畫家作品?
鄺根明老師:從照片判斷,該幅作品應該可上溯到清末,落款為伍學藻。伍學藻字用蘊,廣東順德人,道光時期的貢生,是“學海堂”的學長。資料評論其書畫蒼秀,尤工白描人物。其作品因具有典型嶺南文儒之氣而被讀書人所收藏。近年來在廣東拍賣市場上屢見其書畫作品,最高成交價者為2005年廣州嘉德以18.7萬元成交的《大利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