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全球藝術品市場呈整體攀升態勢的背景下,資本隨行入市,中國藝術品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界的投資熱點。對中國藝術品的興趣既來自于中國,也來自于亞洲各國,更來自于西方。不久前,紐約佳士得畫廊舉行了題為“亞洲藝術品拍賣周”的8場秋季拍賣活動,其中,兩場中國收藏品專場成為整個拍賣周的亮點。中國陶瓷、玉器及工藝品專場總成交價為1331萬美元,創下了紐約佳士得歷年來中國藝術品單場拍賣的第二新高。大的收藏家和機構也在積極跟進。英國最頂尖的藝術品買家查爾斯.薩奇也今年在他的新畫廊里展出中國藝術作品,他還為自己的網上畫廊配了中文網頁。在倫敦和香港,很多連鎖店的劇院畫廊在幾年前根本不賣中國繪畫,而現在也在四處找專家,搜集中國繪畫作品。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公司都在各自主要的拍賣會上增加了中國藝術品的份額。無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國藝術品都是當地國際拍賣會上最受關注的一部分。香港無疑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最活躍的地方,蘇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要在這里舉行兩次拍賣會,這里也被視為倫敦和紐約之后的第三大市場。一位拍賣界業內人士說:“從香港到倫敦,再到紐約,中國藝術品就是一個字——火。”
二、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中的趨勢
(1)中國古代書畫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呈現回暖趨勢
在蘇富比倫敦公司推出的200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有關中國藝術品的兩個專場,共上拍拍品407件,成交額為14419萬元人民幣。其中,“Mu-Fei收藏一個”專場推出了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品及少量近現代書畫的拍品共計120件,成交率為90%,作品年代從中國的北宋時代一直到近現代各個時期均有涉及,而作品的成交價位也多處在幾十萬元至一二百萬元的價位區間,如戴晉的作品《山水》的成交價格為274萬元人民幣,市場極為罕見的北宋時代米芾的《山水》以137萬元人民幣成交。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書畫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都呈現出回暖趨勢。
(2)中國買家進駐國際市場,中國將成為全球拍賣市場
最近幾年,國內投資者頻頻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在倫敦、紐約、香港等地的佳士得拍賣會上參與競投。在香港拍場,近半數的競投者來自于中國內地。
中國投資者參與拍賣的成交額占佳士得中國器物拍品總成交額的23%。中國投資者拍賣的成交額分別占紐約佳士得總成交額的10%、香港佳士得總成交額的19%,這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內地的投資者有了很強的經濟實力和投資能力。預計未來三五年,國內買家在國際拍場上成交的比例還會成倍放大。
(3)西方藝術品進駐中國市場,中國藝術品拍賣業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
中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業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當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各行各業均以國際化作為標桿的時候,中國藝術品拍賣業也走向了國際市場,一種國際化的理念在業內漸次流傳開來。
縱觀2007年中國拍賣業,最顯著特征還是拍賣市場的逐漸國際化。不論是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公司得到了佳士得商標使用許可、引進了國際化管理模式,還是拍場跨國交易力度的不斷加大,或是今年北京華辰拍賣與美國蒂姆.雅戈畫廊聯合主辦的包括畢加索、雷諾阿、夏加爾等大師經典作品的秋拍展售,都成為中國拍賣業走向國際化的有力例證。
(4)拍賣公司優勝劣汰,中國藝術品市場更趨成熟
社會各方面對藝術品拍賣業運作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拍賣企業設立審批制也逐步規范和透明,外加上國際同行的介入,使得這一領域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拍賣公司也將出現整合與調整。市場資源逐漸向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一些實力較小、信譽較差的拍賣公司最終會被淘汰出局。在這種優勝劣汰中,拍賣行業為保立足而不斷完善自身,有的拍賣公司還主動借鑒西方的由藝術家、經紀人、評論家和收藏家“四位一體”組成的市場鏈,這些都促使著藝術品市場處于良性循環和螺旋式上升的狀態,推動著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更加成熟。
三、誰是真正的購買者
中國概念的崛起代表世界的藝術品交易中心移至了中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及國際化趨勢引起了全球各國的密切關注。藝術品成為一種消費品,在消費的過程中,究竟誰是藝術品真正的購買者呢?我們從區域與群體兩個方面來探析。
區域:根據全球藝術價格網(Artprice)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全球春夏拍賣成績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48.2%,其市場規模是10年前的4倍。其中,佳士得今年的成績為21億美金,較去年下半年增長了39%,蘇富比則有19億元美金的成績。
英國和美國仍為拍賣市場最重要的舞臺,占有全球拍場的76%。佳士得上半年在美國的成績為8.8億元美金,較去年提高了32%,而蘇富比在美國的表現突出,達9.3億元美金,增長了67%。法國今年成績明顯增長,巴黎佳士得上半年的成績為1億5400萬元美金,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49%,相當驚人。法國第二大拍賣行Artcurial則有620萬元美金的成績,巴黎蘇富比約300萬元美金,其他法國拍賣公司都有20%左右的增長。作為亞洲交易重鎮的香港,今年上半年的成績為1億5000萬元美金,較去年上半年的9900萬元美金躍升了1.5倍以上。
人群:從人群來講,藝術品的購買者主要是投資、投機客和國際拍賣巨頭。大陸藝術家豐富的創造力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在西方,藝術品投資市場已經發展多年,這幾年逐漸將重心轉往華人藝壇。從過去臺灣畫家的作品,到現在大陸新生代藝術家的創作,都成為國際買家投資、購買的標的。這些買家很多是抱著投資或投機的心態,他們本來是從事房地產,甚至金融行業的,偶然發現買藝術品不但可以增值,還可以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就很高興地加入這個市場。
四、如果是機遇,我們如何去面對
中國概念的興起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盡管中國藝術品水準高、拍賣價格也不是很低,但同西方藝術品相比,在價格上還是差了一大截。因此,要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競爭地位,我們就要從以下方面著手完善中國藝術品市場。
1.藝術上要創造
藝術的本質是創造,藝術創造包含許多方面:作品的意義、精神、內涵、品位、格調和形式技巧。中國藝術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只有利用傳統的精神,結合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自然地形成自己特有的筆墨表現形式和特有的藝術表現特質,讓人們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去體味藝術最為本體的東西——強烈的創造意識與能力,才能給人以美的愉悅、才會使藝術品更具有投資價值。此外,觀念上也要出新。
2.體制上要改革
中國大陸的藝術品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經驗不足,技巧不夠,因此要抓住市場發展的關鍵環節,不斷深化體制改革。中國藝術品體制的改革,目前面對各個方面的壓力,一是投入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不能僅僅加大政府的投入來解決,更為重要的是,要認真解決好藝術品與資本的結合問題,這是投入問題的核心。二是要強化服務體系市場化的改革,進一步開放民營力量參與市場化體系建設的禁區,從各種環境、設施等方面不斷完美與提高。
3.市場上要規范
中國藝術品市場要建立規范的體系,就要建立嚴格的行業規則,主要包括:在作品的創作和銷售上,要打破產銷“一條龍”現象,突出畫廊的主要作用;要建立規范的市場運作體系,確保買賣雙方的利益,組成由畫廊、拍賣行、收藏家、評論家、博物館等一系列環節構成的產業鏈;要建立誠實、規范、專業、守信的代理體系,帶來市場持久的繁榮和發展。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正在由研究、交流層面迅速地向市場投資轉變。在投資風行的時代,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等行為導致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度遭遇寒流。欲圖以商業為目的,自然忽視了藝術的本身,炒作成了必然的手段,炒作手法也層出不窮,機構、商家、畫家、投機者為了利益一齊上陣,損害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為此,市場相關負責人要引導正確投資方向,政府也要加大力度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呼喚去偽存真,強化精品意識,拒絕商業邁入市場,使市場形成純凈的投資取向!
5.研究上要強化
在中國藝術品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市場研究與分析的重要性。以中國畫為例,中國畫理論研究、創作及其市場發展是一個系統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與過程,而理論與現實市場運作的中間形態——中國畫發展形態的理論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強化中國畫發展形態的研究,可以說是完善中國畫理論研究的重要舉措,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畫發展形態理論的研究拓展能夠比較全面與系統地整合中國畫理論的現有體系,為中國畫理論研究能夠更好地面對實踐、面對市場規律去回答、研究與指導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6.文化戰略意識要提高
中國藝術要講究文化戰略意識,因為中國藝術的生存土壤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也成為一種文化藝術產業,而且,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文化戰略是藝術價值取向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站在文化大背景下的對藝術自上而下的全局審視,更代表著藝術的一種高度。要提高文化戰略意識,就要提升文化認知上的自覺,可以針對市場中的問題經常舉辦一些藝術論壇,從文化戰略高度討論藝術的發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