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藝術家是指生活工作于三、四線城市,如縣級市、縣、鎮、鄉里的藝術家,或專畫一個地方特色題材的藝術家。縱覽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拔地而起,很多縣、鎮、鄉的發展速度很快,促使美術蓬勃發展很多美術院校的畢業生業分配到各地方,造成地方美術力量很宏大,并有很大部分對藝術執著追求,對此一層面的藝術家生態、發展、出路亟待關注和探討,探討如何讓他們張揚起來,只有張揚起來,中國的藝術發展才算真正發展。
近三十年,見諸報端對中國美術館的向往,述之文字說中國美術館是心中的圣殿。但對地方藝術家的披露少之又少,造成很多地方藝術家向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而且主流媒體對此類現象作獵奇式的報道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如電影界以王寶強為代表的北漂一族,他們寧可風餐露宿街頭,一個牛肉丸過一天,也要扎堆大城市,毫不含糊,一點不動搖,就為了被人看中,一戰成名天下知,成為大明星。美術界一樣,圓明園、宋莊就是這種向往大城市的見證。矯枉必須過正,針對未來二十年的預測,斷言此種風氣必將改變。
地方藝術家的心態是:只要在全國、全省獲一個獎,那怕是銅獎,就可以在地方威風凜凜;或在大城市被一家畫廊看中,簽約成為職業畫家,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高雅生活,此是地方藝術家向往大城市、大展的一個心態,本無可厚非。但時代變了,心態也要跟著變,藝術界在呈多元化,地方藝術家不能等著自然的變化而變化,要未雨綢繆,提早確立自己的發展思路。對地方藝術家來說,市場經濟下的發展機會將是無所不在,倘若地方藝術家以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未來形勢比人強,所處的劣勢將會改變,所有的有利資源將會產生作用,并充分尋找在地方的發展機會,進而順勢來個“華麗轉身”。
一、地方藝術家的生態分析
先來看地方藝術家的生態現象。地方上搞藝術要有客觀條件,很在乎藝術家之間交流,很在乎信息,很在乎參展,很在乎露臉,此是地方藝術家的弱項。但在互聯網時代,此類弱項在減弱。還有相對大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方藝術家顯的孤寂,但換個角度說此也是優勢,寂寞能給人一種力量,能沉下心來不受打攪,倘若堅守得住,勢必“圖窮匕現”。恰逢當今時勢要改變以往見物不見人,要以人為本,當代藝術界也存在圖式化,概念化,缺乏鄉村人文題材,缺乏各種活生生的鄉間地方特色,此是地方藝術家的機遇。
有一個生態現象,當今北京、上海、廣州很多藝術名家,或有點成績的人都往三、四線城市跑。北京很多藝術家跑到郊縣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如北京的洪凌跑到黃山去;成都的藝術家跑到三圣花鄉去、青城山去;廣州很多藝術家跑到順德、增城、番禺去。由此推論出,在信息社會,交通方便的年代,地方藝術家沒必要非要扎堆一、二線城市。
跟大城市里的藝術家相比,地方藝術家囿于地方經濟發展,及交通信息等先決條件,要成為職業畫家相對來說困難,但換第三只眼看,船小好調頭,地方藝術家能更好地把藝術跟生活結合起來,跟當地的文化、經濟結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提高生活幸福指數。兼且使藝術跟當地文化、經濟結合起來,借勢文化的影響,借勢商業力量的推廣,促使產生更大的爆發力,進而使地方藝術家活的更有尊嚴。
地方藝術家除了專注純藝術,追求藝術本質者,很大部分是愛好者,主要是寫點書法,畫畫花鳥,嘗試油畫。在生態上主要特點是:生活質量高,沒有大城市消費那么高,工作壓力不大,有充裕的時間,能接觸到地方原生態,此是從事藝術創作的先決條件,此也是地方藝術家比之大城市藝術家的優勝之處。
另外,地方蘊含的藝術力量很宏大,比如一些地方的民間藝術如年畫之鄉——楊家埠、年畫之鄉——武強;剪紙之鄉——豐寧、蔚縣;木刻之鄉——波羅古澤;還有經濟發達的廣東南海、番禺、順德、東莞等等有很大的藝術消費空間,足以讓一、二線城市的人來開拓,他們一來,勢必要找地方的門戶,此也是地方藝術家生態上優勝之處。
還有一些現象,現在國人收入水平提高,已步入旅游休閑年代,招致各種各樣的人走進邊陲小鎮,走進鄉鎮,走進山區,此種社會現象對地方的藝術力量是一種極大的發展契機。另外,在中國大地上,正上演著鄉鎮的城市化運動,還伴隨著歷史的進程,城鄉距離的縮小,交通的發達,距離已不是問題,地方藝術家外出看展覽,進行交流活動,也不是問題。加上互聯網發達,信息捶手可得。故地方藝術家要是把握住這三十年全國格局的改變,定能做出很大的成績。
況且地方藝術家在西方出了很多大師,如油畫大師維米爾、米勒就是地方藝術家,并最終成為世界級的大師,高更是一個專畫地方小島特色的畫家,從而聞名全世界。中國的地方藝術家也曾取得全國耀眼的地位,如上世紀80年代廣東中山小欖鎮、順德容奇鎮的藝術家,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那時候的《美術》雜志很多介紹。今天,條件更加改善,故地方藝術家跟大城市藝術家一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生態上看地方藝術家有這么多資源優勢,就未必像王寶強那樣蹲在電影廠門口等機會,也不必要妄自菲薄,妄自尊大,妄自向往全省、全國的層面。關鍵是根據形勢制定地方的發展思路,以塑造地方并“殺出一條血路”。
二、地方藝術家的出路
對于專攻純藝術的地方藝術家,前路不必迷茫,此是思路問題,思路決定出路。發展思路用難聽點的比方說,地方藝術家要“丐幫論”,乞丐在社會上很弱小,但團結起來力量就大,何況作為一個丐幫,連“乾隆皇帝都接見”。也就是說,地方藝術家先在當地鉚足了勁,樹立自己的形象,并且有識之士形成地方的文化圈子,以集體的形象對外交往,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各種信息,以組團形式多參展,進而形成地方大軍團,形成力量,形成氣候,而且要堅持。當各地都形成氣候,就有流有派,再相互交流互動,就能茁壯成長。
地方藝術家的思維還要參考“第三世界論”。當年新中國成立時,向往大國強國,但蘇聯一個不高興斷交撤出專家、資金,使到當時的發展不進反退。由此,中國定出發展戰略,把世界分為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是美蘇超級大國,第二世界是英、法、歐美發達國家,第三世界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于是周總理出訪亞非拉達二十多次,出訪主要跟他們說,五百年前鄭和來你們這里是送珠寶,是友好,所以五百年前我們已經是兄弟,但西方國家來你們這里是掠奪象牙、金礦、奴隸,是殖民你們,這是兄弟跟敵人的區別。那么第三世界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要在聯合國有發言權,就要有人做代表,于是眾推中國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代表第三世界發言。美國見中國人多勢眾,一呼百應,就來建交,其它發達國家見美國都向中國示好,怕油水被獨吞,紛紛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由此,中國受八方來朝。當然,最關鍵的是當時中國閉起門來,咬緊牙關發展自己,造出兩彈一星,夯實了基礎,有了自己的實力,別人不敢小瞧,使今天經濟發展,加入世貿,成為強國。
中國積弱圖強的發展思路微縮版就是地方藝術家的思路,倘若主義真,不怕鐵棒磨成針,勢必發展壯大,成就舉足輕重,之后全球五百強都來找你合作,終成大國風范,三、四線城市的地方藝術家可資借鑒的就是這種發展思路。
地方藝術家有“丐幫論”和“第三世界論”之后,應結合當今時勢,尋找有利資源,一是網絡就是一種力量;二是地方就是一種力量。
三、網絡就是一種力量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互聯網是地方藝術家發展的一個手段。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全球進入到一個網絡世界,網絡無疆界,是地球村理念,經過這么多年如火如荼的發展,形成一個新的人類世界此是時勢,兼且網絡上的事件貼子如潮似海,足以讓世人見識網絡的力量,作為地方藝術家應該好好耕耘。古人云:“時勢造英雄”,就看地方藝術家如何乘勢而為了。
網絡溝通無阻,網絡上可以不講出身,不講地域,講的是實力,講的是機會均等,而且世俗的觀念入侵未多,也未形成網上潛規則。還有當今手握資源的階層現實生活中出鏡機會多,成功的機會多,也就無暇顧及網上,形成機會空間,此就形成各地方藝術家的發展平臺。
故網上的資源是地方藝術家發展的絕佳平臺,可能有人說,網上圖片跟現場是兩碼事。回答說:當今世界,已進入到一種眼球經濟,圖像時代,此將導致美術向另一個宏大方向,就是藝術的圖像、圖式、多媒體、觀念、行為、文本等僭越現場感的囂張無處不在。在網上,藝術信息國際同步,網上畫廊很多海外進來,都鏈接著海外,此是地方藝術家了解國際的一個窗口。兼且網上跟現實美術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總之,機會多多,應有盡有,還來的快,有給地方藝術家充分表演的舞臺。可以說,網絡藝術平臺,已經導致整個美術界大的變動,故網絡就是一種力量。
還有就是紙媒爭先恐后把自己的內容往網上發布,逼促著網上的藝術信息最集中,最快、最新,兼且網上有眾多的畫展招攬,地方藝術家可以在大型的網站上組織網上畫展,從而出鏡機會多。概而述之,網上平臺力量宏大,資源豐富,是地方藝術家在新的形勢下的發展平臺,把握的好,就沒有所謂地方上搞藝術的局限性了。
互聯網是地方藝術家的出路之一,故要多些互聯網行為,如多上網,多建Q群,多跟藝術界互動,多發畫上網,多投稿,多參加網展,或者搞些藝術二人轉上網也行啊!當然還要在地方多辦展,相信隨著這代人對電腦運用廣泛,勢必促使地方藝術更大發展,故地方藝術家不必迷茫,樹立信心,多參展,多利用互聯網。
四、地方就是一種力量
地方的力量是真實性,是原生態的紀錄,是長期處于生活第一線,從而對社會生活有獨特感悟、提煉。
地方藝術的力量由電影看得出,電影界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就出生于山西汾陽縣一個小地方,他后來導演的成名作都是回到熟悉的小縣城,影片里用紀錄式的地方話語,如地方的故事、地方味的方話,地方的風土人情,此種地方特色深得文化界的好評和觀眾的親切感,加上對地方問題大膽掀露,進而大獲好評,成為第六代導演中的領軍人物。此就是地方題材的優勝之處,故地方藝術家生活在地方,充分享受信息時代,接受新的信息,再站在全球、全國的角度看回地方,理所應當取得石破天驚的成績,故得出地方就是一種力量。
同樣道理的還有油畫界的劉小東,他近年來專畫地方題材,他畫的《三峽移民》大獲好評,之后又跑到西藏畫《天葬》,跑到青海畫《青藏鐵路》,都是地方取材,故此論斷,地方性題材,勢必大有空間。
故地方藝術家不必強學王寶強,向往大城市,蹲著等機會,王寶強他們不會利用時勢,不會取天下之材,為我所用。此處不是菲薄他,無疑王寶強付出很多,但現實中又有多少個王寶強呢?是買獎劵的機率罷了,他們是機會主義者,如果地方藝術家一味趕大城市,趕北京,等于放著好好的金碗不用。
還有全國的美術院校,都要下地方采風寫生,為什么他們不辭勞苦下地方呢?皆因地方有豐富的資源環境,獨特的地理人文。由此得出,在互聯網年代的地方藝術家,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兼且地方藝術家在地方是感同身受,最熟悉風土人情,產生的作品勢必最有獨特的生活味,獨特的感受,獨特的張揚,獨特的地方魅力。
故地方藝術家可以像賈樟柯那樣關注地方,通過藝術家的眼光,將尖銳的問題挖掘出來,把活生生的生活本質淋漓盡致掀露出來,把生活中比較觸動人心的畫面提煉出來,即便不加修飾,都那么有魅力。他電影畫面中的拆遷,黑社會,掃黃打非,促銷,在各地方都不乏常見,為什么很多藝術家熟視無睹,皆因沒有賈的社會洞察力,賈把地方生態概括出來,使我們看到城鄉結合在一起,或大城市雖未出現,只刻畫地方,但大城市的觀念會在蕓繞我們內心形成漣漪,使自我對比,從而對當下生活產生感慨,好的要珍惜,不足的要追求。我們的地方藝術家誠如賈一樣,學會對地方藝術的感悟、提煉。還有近年來反映底層,反映地方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大獲好評,從另一層面來看,也襯托出當今藝術界地方性選題的作品不多,這個也要呼吁地方性的藝術家要更新發展觀念關注底層,創作出地方特色的作品來。
五、發展地方藝術的意義
地方藝術家要引領地方文化的提高,有不可推卸的作用,現今廣大地域存在六合彩、獎券、賭博,地方藝術家要跟這些地方毒瘤作斗爭,要跟這種山高皇帝遠的東西斗爭,這是革命,希望這種革命到處延伸,這樣中國國民素質進一步提升。地方文化的提升,是地方藝術家必不可缺少的義務,地方藝術家要有此種歷史責任感,要做先行者、先鋒,以藝術行為為地方的精神生活做出貢獻,現在一些有識之士已在做這些工作,已有了一點苗頭,如廣東湛江的海康縣(雷州市),把美術作為地方的教育策略,很大重視,一個縣每年竟然有一百多人考上美術院校;還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博羅縣07年“800考生考美術類,七百多人上了本科線所有考生上了專科線”;還有就是廣東的連州市,山西省的平遙縣,都是三、四線的地方城市,都通過舉辦國際攝影展來提高地方的藝術發展,以發展地方藝術作為城市運營的發展思路,使到藝術造福于民,又促進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設,也符合當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一言以蔽之,中國藝術要多元化發展,不可以集中在大城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