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社會”(Contemporary Art Society)自1909年起,便開始“收繳”在世藝術家的各類作品。機構中專業人士的慧眼識珠,令不少藝術家在尚未成名時便被一眼相中,由此受到更多的關注,同時該機構的會員——收藏家們——也因“搭上了頭班車”而獲益良多;之后充當中間人的“當代藝術社會”(Contemporary Art Society)將獲得的利潤繼續投向新的作品,從而在藝術界形成一個互相助推的良性循環過程。
前瞻性 親民性
前瞻性和親民性是“當代藝術社會”(Contemporary Art Society)選擇作品的要義,也是“藝術未來”(ARTfutures)秉承的精神,前者意味著作品質量,后者則體現在作品價位。
對于作品的選擇,主辦機構的要求可一言蔽之為“歷久彌新”:既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又要經得起未來的考驗,而非圖一時之快重一時之名的輕浮之作。同很多博覽會不同,“藝術未來”(ARTfutures)上的展品選擇并不是經過“報名-選拔”的流程,而是由機構專業人士仔細搜索并親自到藝術家工作室實地考察,甄選后再向藝術家本人發出邀請。
2008“藝術未來”(ARTfutures)的價位從500到5000英鎊不等,如此的親民價格無疑代表著較大的利潤空間。展會現場將會有主辦機構的相關專家提供作品相關信息,并在收藏上給予買家最專業的建議。
藝術家與作品
此次約百位藝術家攜近兩年創作的千幅藝術品參展,他們之中有初出茅廬的藝術系畢業生,也有蜚聲海外的英國或旅居英國的當代藝術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