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強:今天主要介紹的是兩大部分,一個是陜西的漢畫,順便還要講另外一個很精彩的茂林的石刻。這幾個地方的漢畫和石刻,基本上在今天講完。
我們看看陜西,陜西是很有名出土漢畫的。但是它的風格和前面說的四川的自然、山東的比較嚴謹,徐州的比較秀麗,因為接近江南。還有河南南陽的是奔放。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同是漢代的石刻,由于地域的不同。陜西的又有什么特點呢?大家都知道那是黃土高原的特點,它反映在漢畫里邊,手法比前面的更簡練。沒有更多的像徐州裝飾的東西沒有那么多,比較簡樸了,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圖片。
(見圖)像耕作,黃土高原的高粱,一個農民在犁地,幾乎是剪影式的,現在幾乎看到刻著細線,眼睛、鼻子、嘴巴在徐州是刻得很多的,這邊完全是簡略了,完全是剪影式的。
往下看這就是原作(見圖),下面是耕作,放牧。這張可以看出即便是裝飾也是比較簡練的,比較規范的,沒有那么奔放的,那種像徐州線條的那么奔放的感情,他的感情是埋藏在里邊的。這張畫大家可以吸收它,實體和空間的關系。我說實體下這些線,這個流動,上面還有動物,從漢以前流傳到現在。
在中國很懂得抽象手法,但是中國的抽象手法和西方現代的抽象畫有所不同的,因為中國抽象手法以我的看法,他的追求點是追求畫面的一種氣韻,氣要沖,要通。所以每個造形的運動,產生一種韻律,很優美的,這是靠點、線、面的把握。虛和實的把握。點和線的把握,像這些云彩里邊有動物,這些比較大一點的就等于是一個小面,這個細線還有空間。
下面有一張非常精彩的,我要講的是抽象的,這是墓門。給我們視覺和這個又不大一樣了。這個比較簡樸,好像一個鼓點,就打鼓比較簡練的,那個比較多的音符。
(見圖)有一張是墓門,是一種云彩。我認為非常精彩的,兩幅漢畫。下面那幅也是,這幅是抽象半抽象的,云彩里邊又有野獸,又有馬。這是一種神話故事,一種想象的形象。我先講這一張,不知道觀眾看到這張以后有什么感覺。我說這張的精彩之處,疏密關系,和它整個形的運動規律像一個曲子。這方面的音是非常密集的,到了這邊是緩慢一點的。我覺得這個人物在這邊等于是他最后的音符,音樂最后完“咚”一聲就是結束這個樂曲,整個畫面是一部曲子,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就是兩個問題,疏密關系,大小關系,和整個運動的規律。這個很豐富的,雖然是一個影像而已,我從事教育幾十年,我很注重對學生,對影像的把握,和影像之間的關系的組合這個練習,是藝術上非常重要的。
(見圖)下面這張就平均一點了,前面那張更精彩一點,有疏密關系的對比,大小的對比,這個力量比較平均一點,但是不失為一張佳作,很好的一個作品。同樣的給我們一種感覺是運動的聲音在里面,我們不說嘛,音樂里邊有音的色彩,音樂里邊有聽出它的色彩來,我們的視覺藝術,我們要看出它的音樂感。我們中華民族最注重的一點,就是那個氣所產生的音樂感。
(見圖)這些都是描寫當地當時的生活情景,勞動情景。里邊是有幾張是有色彩的,我沒有好好研究,我最近才拍到的這幾張。我就有一個疑問,是不是剪影上面,在當時還有些上彩的,這個在書上沒有談論過這一點,大部分是黑白效果。因此呢,在陜西這邊可能更平面地處理,然后再加點色彩。當然這個色彩很簡單,這個更能夠說明問題,你可以從這個漢畫里邊感受到黃土高原的遼闊,雖然小小的空間都可以看到。它有很濃厚的地方特色,色彩。這些動態是非常美的,上回我們就說過,必須捕捉運動中的形象,要學生把握這種形象的動態。
陜西的我就介紹那幾張漢畫,代表性的,講到今天如果你連續收看我這個節目的話你可以做一個比較,第一天講的是四川的,然后有山東的,有徐州的,有南陽的,有陜西的。然后我簡單概括一下。
現在我要講的是在陜西茂林,有一個石刻群都是動物。可以說這些雕刻,這也不是漢畫了,因為太精彩了,我也順便在這兒向大家推薦一下,可以說兩千多年前,很多外國人看都是最摩登的雕刻,最現代的雕刻。為什么?究竟它在里邊有什么特色?當然我到羅馬看到很多他們古代的雕刻,非常好,但總的感覺是非常寫實的,雕刻的人完全符合人體解剖,人體比例,一個冷冰冰的石頭,給它雕刻出來像有血有肉的活人一樣。這是西方藝術的特點,也是它突出的好的地方,也很精彩。但我覺得我們中國的雕刻,遠遠超于他們,我們不僅僅要表現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的人,他通過有血有肉來表現有感情的人,不能夠否定它這一點是好的。
但我們的雕塑不追求有血有肉的人,他追求的是神和氣,這就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了解西方人在胡說八道中國沒有雕刻,只能說明他們無知,沒有看到我們的東西,或者用西方人的觀點去要求東方的東西,這完全是錯誤的。不能以他們的觀點去要求,因為藝術是很廣泛的,尤其東方的藝術,中國的藝術標準是很高的,超越于它。
看一遍這個雕刻,看完我再解釋大家有什么感覺。(見圖)這是老虎,都是很大塊的,我看有
(見圖)這也是一個動物,一個嘴,也是熊和人的搏斗,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拍的,它的臉形,這就是一口豬,這是牛后面,這匹馬,這虎,這羊,這馬頭雕得非常好,我看羅丹的和這個比也不過如此,但是我們就沒宣傳,我們好東西沒有人去認識它,這是正面拍的馬踏匈奴。
這匹雕刻有什么優點呢?我歸納了幾條,我認為中國的藝術家很有想象能力。(見圖)隨行造型,適形造型。這是民間藝術家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優越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玉雕也好,也有這個本事,根據玉本身的形態和色彩,來創造很多形象,利用得很巧,第一點就是隨行造型。隨自然的石頭的形來創造它藝術的造型,這個石頭是圓的,是條的,我的想象它不會像西方人一樣用一塊石頭根據人體,把多余的東西去得光光的,剩余一個人體,中國的藝術家想象的和思維的路線是不一樣,他根據這個石頭的形象不會去雕刻一個站起來的老虎,因為這塊石頭,正好要受到一個趴在那兒的老虎。正因為趴在那兒的一個老虎,這一點所有茂林的石刻都有這個優點,它把力量收縮到極致,你看到這個人物或者這個老虎把力量收縮到極致的時候,也就是即將要爆炸的那個時候,力量要迸發的時候。不是表現它完全迸發出來的力量,你感覺完全迸發出來的力量可能一覽就無余了,沒有留下觀眾想象的空間。你把力量收起來即將迸發那一刻,可以勾引起觀眾無限的想象,這種力量更大。你像這老虎,你可以感覺到渾身都是力量。你不會感覺它是一個泥癱子,感覺它身體繃緊了力和氣。
下面可以看看(見圖),都是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馬現在人給它一個什么題目呢?是非要跳起來的馬。但是具體這個形象不像馬踏飛燕,整個施展開再狂奔,它相反的。他把它處理到靜中動,外表感覺靜,實際上里邊是感覺很強烈在動。他靠什么呢?兩個腿,還有這條線,像什么呢?像個弓,弓拉滿了,即將要放箭的時候,感覺到力量。這個馬頭微微有點側,是用力的一種表示。再加上這兩個馬腿,完全是一個要往外奔跑的力量,所以他收縮到極點才放出的力量。這是給人家一種可以說藝術的想象力。
這張是我到茂林的主持人接待我們,他說二十多年前有一個英國博物館的館長來參觀,他嚇壞了,他說這個是世界上最現代的雕刻,他夸張。中國的夸張我認為是有度,要表現這個神和氣這個路線來夸張,他表現的手法不拘于解剖和比例,根據這個石頭的形來造型。適合石頭的形狀,再加以雕刻。隨著石頭自然形塑造藝術形態,第二個視覺造型,在里邊還有一個空間的話,那個空間的形要適合這個空間再造出另外一個形。這是馬踏匈奴,也是那種以靜制動,遠看這個馬非常安靜,非常安詳地站在那兒,很平穩地站在那兒。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躺在馬腳底下什么感覺?很不舒服,很想掙扎出來,是一種非常激烈的掙扎的運動。他把這個動包含在馬的靜的里邊,這個匈奴的臉朝上,在呼喊,這個手在掙扎,這個馬穩如泰山絲毫不懂。用這個來歌頌霍去病,歌頌他英雄氣概,他如何把絲綢之路打通了。為漢武帝立下赫赫戰功,最后30多歲病死的,而不是戰死的。用這個來紀念英雄,來歌頌英雄,我認為這個藝術性很強,而且很巧妙,能讓觀眾很多聯想,這個聯想很豐富。我比較欣賞美國的一個紀念碑,這個紀念碑是紀念二次大戰犧牲的無名戰士,很簡單,就把金字塔變成一個高層的三角形,叫做錐體,很崇高的往上升,上面寫著紀念二次大戰英雄,沒有具體的形象,這種抽象的造型引導觀眾一種什么心理呢?因為他崇高的錐形的三角形,給人心里就是向上、向上、向上!敬仰的!這種無比有更多,這種抽象比具像包容的內容更豐富。具像有時候很多是把人的視覺心理局限在某個局部,很難勾引他更多的聯想。這是舉一個例子,中國的東西是具像和抽象相結合,剛才馬踏匈奴就是具像的東西,它表現的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歌頌英雄,表現那種對英雄的崇敬的感覺,這是抽象的。他由具像引起抽象的一種感情,一種思維。這種由靜來表現一種激烈的、征戰的生活,在思想表現上我認為很突出的。這條魚有一個眼睛,有一個魚頭,手法上也是抽象和具像相結合。
下面我講講這些雕塑的表現手法,我認為一個事情的隨行造型,另外一點,圓雕,浮雕,線刻不擇手段運用在一個作品里邊,你說它是圓雕是圓雕的,立體的,有浮雕的手法,也有線刻在里邊。像這個老虎浮雕式的。可以看見它的身體,這些線,老虎的紋路是用線刻出來的。所以中國的雕刻家,民間藝術家,他沒有西方的規矩,中國的民間藝人則要表現對象充分,什么手段都能運用上。如何去創造藝術造型,是很可以借鑒的,它的語言也是很現代的。
有一句話我們深深感受到,不要以為一搞現代藝術就要學習西方的抽象藝術,學他一些藝術手法可以,不要迷信,不要盲目地去搬用。我們很多搞現代的東西,很多年輕人都是搬用西方的思想,搬用西方的手法,為什么不在自己老祖宗里邊尋找自己的營養?這些祖宗的東西遠遠超越西方現代藝術。霍去病我簡單說到這兒,我稍微總結一下整個漢代的藝術。
再看看四川的那些漢畫,現在復習一下,四川的我反復說過,他表現勞動人民,表現勞動場合比較多。他手法、藝術感覺是非常自然的,再看看山東的,山東的大面積的多,表現官場的,表現歷史故事的比較多。所以說,他和四川比較的話,他是很嚴謹的。再看看徐州的,徐州的很秀麗。再看南陽的這是地方特點,特點是它突出的地方,它有共同的地方。四川—自然,徐州—秀麗,南陽—奔放,陜西—簡樸,山東—嚴謹。
歸納起來漢代的藝術,漢代的畫,有這幾個字。純樸、深厚。這四個字我歸納起來是漢代石刻藝術總的風格特點。一個是“純、樸、深、厚”。純就說這個作家,這些民間藝人,他的感情是很純樸的,他用很純樸的感情去創造他的藝術,所以他的藝術作品里面有一個很純的感覺,藝術歸于純真。如果藝術有一些雜念,這個藝術就很難感動人了。所以很多老畫家喜歡看兒童畫,因為兒童很純真。“樸”是作畫的藝術,創作藝術的態度很質樸,沒有一些人耍花樣,耍技巧,他非常質樸地去制作,去創造,是創作的態度,感情是純真的,態度是質樸的,樸實的。因此作品給人家感覺思維、感情是深厚的。可以說代表了整個時代,一個藝術家是時代的話,他的思想感情應該站在世界最尖端,如果沒有這種感情很難達到你的作品是真正站在時代的前列。“厚”說明這個作品給人家的感覺是厚實的。所以有個畫家他作品很好,他也是我的朋友,他畫的銀灰調子我覺得很好,很高興,藝術性很高,他自己也知道他畫不了厚。為什么?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故意弄厚了,出來的作品就很別扭的,藝術風格隨著人的修養自然的出現,這是漢代漢畫的藝術風格,用四個字來表現。
那么漢畫還有幾個,中國的變形,玉字來,從彩陶開始都在變形,我老實說過一句話,中國的藝術沒有不變形的寫實,也沒有不寫實的變形。藝術沒有走到像西方自己主義那種形式,因為中國要表現神和氣,總要加以藝術的概括和夸張。所以漢畫里邊的變不是隨便亂變的,不是為變而變的,他為了突出藝術作品里邊形象的個性,人物形象個性、動物形象個性而變。
像以前我說過荊軻刺秦王,荊軻的形象往后退縮的三角形,典型的例子夸張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個性,變是為了制作的方便,工藝制作的方便。為了空間的需求,有時候畫面剩下三角形的空間,要安排一個形象下去,這個形象必須適合這個三角形。適合空間的需要而變形。最后變是為了提高作品的藝術性,不是為變而變。另外一個是想象的能力,最近我聽了廣播后很有感觸。我們老祖宗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這么一個民族,為什么到了現在我們被禁錮了,我們想象能力低了,廣播里邊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啟示,一個小學生回到家里跟母親說,我今天在學校又錯了,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到這個廣播,他媽媽問他什么錯?老師說了,彎彎的月亮像什么,他回答說像個香蕉,老師說錯了,書上的標準答案說像只船。這種教育扼殺想象能力。非得像個船,不能像香蕉,不能像其他東西,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點。我每天早上聽廣播就有這個,而漢畫,漢代的雕塑,整個中國的藝術都充滿了想象。從抽象看到具像,剛才說了隨行造型,就是從抽象看到具像,沒有這個想象能力,你很難創造好的主題。最后還有一點,我講了很多視覺形式,構成一個畫面的韻律,氣氛,表現人物的神,都是依靠這個視覺形式,點、線、面,但是它的核心還是要藝術家的修養,藝術家沒有深厚的修養,沒有對世界、沒有對祖國的熱愛,沒有這份感情,你玩弄了視覺形式也是虛弱的、蒼白的。這個視覺形式它有多面性的,所謂多面性是不同人運用它,就表現不同的感覺。剛才我說的那個畫家很有名,他就不能夠畫出很厚重的東西,因為他的性格,他的修養,各方面不是傾向于厚重的。
所以我再強調一點,點、線、面這種視覺語言,是為你的藝術家思想感情服務的,否則變成形式主義。所以漢武帝是非常強盛的時代,最近電視說了在漢、唐、元,中國國力很強的時候,中國西方人朝圣來的,近百年我們到西方朝圣他們,今天他們來到我們這兒,我們能夠平等相處,我們國力已經起來了。這個和國力表現上是一致的,沒有漢代偉大的時代,也沒有漢代磅礴的氣勢,表現不出魯迅所說的“惟漢人的石刻氣魄宏偉深沉”。這個除了視覺以外,還要有對時代的感應,這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學習視覺形式,學習漢畫,必須要了解這一點。這是我想學習漢畫吸收到我的畫里邊的一個作品,今天就講到這兒,結束我漢畫的講座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