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做過很多驚世駭俗的事情。他是一個朋克搖滾歌手、一個樂隊的領袖人物、一個詩人、一個自傳作者。在書里,他痛苦地提到了自己的愛情生活的種種細節
時下盛行的跨界風潮,在頑童比利(BillyChildish)的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比利做過很多驚世駭俗的事情。他是一個朋克搖滾歌手、一個樂隊的領袖人物、一個詩人、一個自傳作者。在書里,他痛苦地提到了自己的愛情生活、性虐待的種種細節。但當記者問起那本小說時又拒不承認。
“性犯罪小說是虛構的,就像我提到的那樣。”他笑著說,“那是我的一個密友,我讓他寫的書,我自己幾乎沒有參與。”
無限性
這位迄今為止已出版過四部小說、40本詩集、過百張唱片和逾千幅畫作的藝術多面手,2008年3月至4月在倫敦的AquariumL-13畫廊舉辦了他的最新個展《吾盈汝夢》(IFill All of Your Dreams)。
展出的作品大多描繪的是比利所熟悉的人與景。這些題材因他本人之于對象的強烈情緒和記憶烙印,而使人們常見的主題變得極具個性。作品風格多變,或哀愁喜樂并舉,或田園氣息彌漫,又或不事雕琢而呈現一派天真,有的扭曲凝固,和畫家梵高的風格接近,還有的黑白畫作,有點像中國的版畫。而比利也因畫風不同而署名各異,如此的興之所至,還真有幾分孩童的天真。
比利的創作一向沒有章法,風格大膽,不受限制。有人用“無限性”來形容比利的作品——波形筆觸的運用節奏鮮明,動感十足;平面涂鴉的色彩鋪陳豪放自由,柔和寫意;黑白版畫的線條粗獷,凝練簡約——如孩童般不受拘束。而比利的音樂創作、文學創作者的身份,也令其繪畫作品充滿音樂性和敘事性。
作為“作家、詩人、歌手、吉他手及電影人”的比利,不僅實現了不同創作領域的跨界,即使就繪畫本身而言,“跨界之風”也持續延燒,創作精力旺盛。
“我們生活在對藝術創作來說最佳的時代,因為四處充滿了值得我們諷刺和叛逆的東西。”比利這樣說道。
聽起來有點諷刺。
兩次被開除
作品如此豐富,而比利年齡卻并不大——還不到50歲。頑童比利原名史蒂文·約翰·漢普(StevenJohnHamper),1959年出生于英格蘭的肯特郡,1982年肄業于圣馬丁藝術學院繪畫系,在校期間與著名英國當代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Doig)結下友誼,而他和YBAS代表人物翠西·艾敏(TraceyEmin)的一段戀情,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我在16歲的時候設法離開學校,到一家船塢廠工作,后來又設法去了那個藝術院校,但是我又以同樣的理由被開除了,因為我不是很聽話。”談起自己兩次輟學的經歷,比利說。他和和畫家翠西有過情感史,兩個人分手后在藝術主張方面的沖突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在圣馬丁藝術學院學習、居住在麥德威河河邊,和頑童比利在一起,那段生活給我的創作帶來了很多。”被問及藝術創作所受到的影響時,翠西·艾敏從不諱言比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有趣的是,比利在后來成為與YBAS敵對的藝術團體——一個叫做“受困主義者”(Stuckists)的反觀念藝術組織——的發起者之一。而該組織名稱的由來,正是雙方戀愛期間,翠西談論比利的畫作時常說的“你的創作陷入困境了”。
雖然如今比利已經不再參與“受困主義者”的任何活動,但他在藝術上所堅持的,依舊是強調以人物或實際描繪物品為主的創作、倡導具象藝術,這種精神也自然貫徹在這次的個展中。
創造力是偉大的事情
“我寫小說、做音樂和其他所有事情。我的創作是獨立的,但不同于那些獨立音樂,我不屬于任何組織,也不從人們那里獲得金錢。我拿著失業救濟金創作了大約15至20年。我因為1977年創作的朋克音樂被人熟知,但我基本上以畫畫為主。我真的不喜歡現在越來越多的制度和文化,我也不喜歡那些越來越多的銷售文化,那簡直就是叛亂。因此,對于我來說,現在是最令人振奮的——在雜志的插畫里、廣播里、電視里,以及人們的信念、當代文化的反面,我清楚地找到了我自己的位置。”這是比利在一次采訪時的自述,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創作理念和狀態。
比利的思想中充滿了反叛和對社會現實的解構:“我不喜歡游手好閑的文化,我不喜歡有人復制達達并且假裝莫名其妙的偏激。我不喜歡犬儒主義、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方式。我喜歡那種沒有信仰的地方,甚至這種信仰只是在做事時存在,我都不喜歡。我喜歡完整,不喜歡缺陷,我不喜歡這個世界上的人想把我們變成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
“所以我認為孩子們應該被鼓勵做任何事情,這也包括我們自己。因為創造力是一件最偉大的事情,也是和上帝最接近的一件事情。”
《衛報》用“文藝復興的吉普賽人”來評價頑童比利,由此可見其游走于文藝領域的桀驁不馴、我行我素,當然也包括對他創作數量和質量上的肯定。
他的叛逆似乎成功了。
頑童比利 勝利的叛逆
頑童比利 勝利的叛逆
頑童比利 勝利的叛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