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奢侈品界的第三大巨頭及藝術市場的頭號權威,弗朗索瓦•皮諾演繹了一出極具品位的法國式財富傳奇。
綜觀2008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如果對各個國家最頂尖的富豪做一番比較的話,您就會發現:只有法國的富豪和科技、房地產、能源等通常意義上的財富領域無甚關聯;相反,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的,都是一些貌似可有可無的“非生活必需品”。法國富豪榜前四位,首富是LVMH的老板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其次則是歐萊雅的老板利利雅娜•貝當古(Liliane Bettencourt),緊接著是PPR的主人弗朗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和CHANEL的擁有者維特海默兄弟(Alain & Gerard Wertheimer),無不來自奢侈品帝國。毫無疑問,作為首富的貝爾納•阿爾諾在法國財富圈有著絕對的領導地位(其介紹詳見《金卡生活ReLUXE》2008年第一期),而唯一可以和阿爾諾在各方面較量的,當屬弗朗索瓦•皮諾。
![]() |
頂級富豪的對決
在法國,弗朗索瓦•皮諾雖不是首富,但卻是唯一能在各方面和首富“較勁”的人,尤其在藝術界,皮諾更是所向披靡的頭號人物,深刻影響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的走向。
身家169億美元的弗朗索瓦•皮諾,是法國第三大超級富豪。多年來,他和首富阿爾諾的“明爭暗斗”一直是法國財富圈中長盛不衰的話題。他們兩個人的觸角同樣廣泛,手下的公司遍及高級服飾、珠寶、手表、美容用品、酒莊、百貨公司、藝術拍賣公司、電子商務網站和媒體等各個行業。
阿爾諾的LVMH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擁有Louis Vuitton 與Dior等時尚大牌,也有干邑品牌軒尼詩(Jas Hennessy)和極品白葡萄酒莊Chateau d‘Yquem壓陣;而皮諾的PPR(Pinault-Printemps-Redoute,法國巴黎春天集團)則位居全球第三,擁有Gucci等大牌和號稱世界最昂貴的酒莊拉圖(Chateau Latour)。
阿爾諾旗下有國際游客商品零售商DFS、化妝品零售商Sephora和知名百貨好商佳(Bon Marche)以及莎瑪麗丹(Samaritaine);而皮諾則是著名的春天百貨曾經的主人,只不過他已于2006年出售了這部分資產。
阿爾諾是多媒體集團D.I group的主人,擁有多家媒體;而皮諾則是法國最大的連鎖書店法雅客書店(FNAC)的所有者,著名的《焦點》雜志的老板以及占法國收視率三分之一的法國電視一臺的大股東;
1999年阿爾諾為菲利普斯拍賣行(Phillips)注入近億美元,原因是上一年皮諾入主佳士得成為最大股東;而他倆也常常在紐約、倫敦、巴黎的拍賣會上較勁……
如果僅以財富論英雄,阿爾諾是當仁不讓的贏家,其255億美元的身家足足比皮諾高出一半;但在另一個領域——藝術界,皮諾則比阿爾諾勝出很多。皮諾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慷慨的藝術收藏家,擁有的藝術品超過2000件,有自己名下的基金會,而其持股的佳士得拍賣行更是全球拍賣巨頭,深刻影響著全球的奢侈品及高端藝術品市場的走向。因此,人們經常可以在各種報刊的收藏家排名、藝術影響力榜單的最前列看到皮諾的名字。而就在全球權威藝術雜志《藝術評論》不久前揭曉的“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中,皮諾也再次蟬聯冠軍位置。
![]() |
Gucci爭奪戰
皮諾商業生涯最精彩的一次勝利,當然要屬他和貝爾納•阿爾諾聯袂主演了激烈的Gucci爭奪戰。走過一段漫長的戲劇性經歷,皮諾終于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帝國。
今年71歲的弗朗索瓦•皮諾和法國傳統的富豪一樣,很少接受報章電視的采訪,因此顯得相當神秘。從有限的媒體報道來追蹤他的人生軌跡,皮諾確實有商業天分。這個鋸木廠老板的兒子高中輟學就開始經商,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父親交好的供應商的女兒,在岳父的大力支持下他開辦了自己的貿易公司,淘來第一桶金。之后他通過收購與拋售的操作不斷獲利,逐漸收購或控制了多個公司,涉及木材交易、廉價家具、圖書銷售公司等各個方面。1992年,皮諾買下春天百貨公司(Printemps),從而迎來了事業的高潮。經過十余年的精心耕耘,讓它牢牢占據了法國奢侈品零售商的頭牌位置,其有百年歷史的巴黎哈斯曼大街旗艦店更已成為時尚工業的象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迄今為止,皮諾商業生涯最精彩的一次勝利,當然要屬他和貝爾納•阿爾諾聯袂主演了激烈的Gucci爭奪戰。1999年,阿爾諾的LVMH集團試圖收購Gucci這個意大利家族品牌,幾經周折沒有達成一致。Gucci集團轉而找PPR集團入股。也許,正是阿爾諾本人的成功刺激了皮諾的雄心,阿爾諾早先在LV與Dior業績低靡時廉價買下兩者,待到市場復興時大發其財。對高端奢侈品市場覬覦已久的皮諾自然不會放過機會,兩方就此展開了一場Gucci爭奪戰,甚至為此還對簿公堂。他們的競爭也讓Gucci的售價直線上升,最后皮諾付出88億美元的高價才成為這一品牌集團的大股東,他為此甚至不得不賣掉下屬公司來籌錢。不過就在PPR和Gucci簽約的次日就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讓他正式入主Gucci的事一拖就是3年。戲劇性的是,他進入的第一個動作竟然是和之前帶領Gucci走出困境的設計師湯姆•福特 (Tom Ford)、首席執行長戴索雷 (Domenico De Sole)鬧翻,沒有獲得獨立經營權的兩人只好黯然離去,制造了2004年時尚圈的最大新聞。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皮諾是個花大錢買失敗的冤大頭。有人說像PPR這樣一個原本經營木材交易、廉價家具、圖書銷售這樣與奢侈品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集團要吞下Gucci,不過是為了與LVHM分庭抗禮。事實上,和當初阿爾諾買下LV與Dior時的狀況不同,LV與Dior彼時的業績都極其低靡;而皮諾打算拿下Gucci之時,Tom Ford正把Gucci搞得有聲有色。沒有了Tom Ford的Gucci是否能與LV抗衡,這對于皮諾來說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考驗。其實當時Gucci的業績已經出現了下滑,包括財經分析師與其它競爭品牌,都預期Gucci遲早會跨臺。
為了再造Gucci的品牌形象并找回其獲利能力,皮諾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延攬異業人才。他找來之前任職于聯合利華的高級主管羅伯特•波雷(Robert Polet)來擔任Gucci的執行長。雖然波雷之前完全沒有奢侈品行業的經驗,但皮諾看準他在聯合利華“轉虧為盈”的能力。后者上任后三管齊下,大興營銷研究、加速新品推出并加強廣告放送,從而刺激Gucci的成長。而在設計方面,皮諾則力求改變以設計師主導的局面,大膽啟用“無名小卒”,甚至向Zara等二線品牌取經,加入年輕、時尚、個性的新元素。得益于全球奢侈品行業突飛猛進的大環境,Gucci從倒退邊緣絕處逢生,第二年(2005年)營業額就達到18億歐元,增長了18%,穩超競爭對手LV10%的增長業績。而值得皮諾自豪的是,Gucci雖只占PPR集團營業額的10%,卻占獲利的45%,高達4.85億歐元。
葛拉西宮的新主人
為了讓自己收藏的2000多件藝術品與公眾見面,皮諾買下威尼斯著名的葛拉西宮99年的使用權,并請安藤忠雄將其改造成私人博物館,震驚了整個國際藝術界。
近年來,皮諾已經逐漸從公司的具體事務中脫身,交給兒子亨利•皮諾(Francois-Henri Pinault)去打理,而他開始把更多注意力花在自己的愛好上——藝術品收藏。皮諾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收藏,他第一次買的作品是保羅•塞魯西葉的畫,之后他逐漸將興趣集中在現當代藝術方面,至今藏品已經有2000多件,包括畢加索、米羅、蒙德里安、安迪•沃霍爾、杰夫•昆斯和達明•赫斯特的重要作品,涵蓋了歐美主要的藝術流派。藝術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總結自己的收藏經驗,他認為收藏需要熱情、耐心和毅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選擇作品。他特別推崇美國的極簡主義藝術,因此購買了這個流派的幾乎所有重要藝術家的代表作。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對其他風格作品的收藏,比如杰夫•昆斯、村上隆這樣當紅的藝術家的作品。之前這些作品保存在庫房中,從未公開展出,很少有人見過這些可以和任何當代藝術館媲美的收藏品。
在20世紀末,皮諾有了建立私人博物館的打算,他希望和公眾進行交流。2000年他與巴黎市以及雷諾汽車廠達成協議,將利用塞納河上的西甘島(lle Seguin)的一座雷諾汽車廠舊址修建3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那里距離巴黎市區3英里。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形如“水上宇宙飛船”的博物館如果建成,幾乎和蓬皮杜中心一樣大。不料這個時候巴黎市府改變規劃,決定要在島上發展科技城,皮諾不得不擲下2000萬歐元再作開發規劃,之后還遭到環保團體掣肘,遲遲無法獲得土地使用權。自稱“5年來學著要對行政程序有無比耐心”的皮諾,在2005年4月宣布放棄在巴黎建立博物館的計劃,轉向威尼斯大運河邊的葛拉西宮(Palazzo Grassi),一時間震動法國藝術圈。有傳言說皮諾是在巨大的花費面前退縮了,皮諾則宣稱是當地政府的拖拉作風和低效率摧毀了他的耐心。
不管造成僵局的原因怎樣,無論法國人如何議論,威尼斯人以罕見的高效率歡迎了皮諾。葛拉西宮原屬于威尼斯望族葛拉西家族的官邸,由18世紀中期的古典建筑大師馬薩里(Giorgio Massari)設計,至今已經有234年歷史,陸續在歌劇歌手、畫家、商人之間轉手,也零星辦過一些藝術展覽。2004年,皮諾從葛拉西宮當時的經營方威尼斯賭場那里買下了80%的股份,并和威尼斯市政府持有的一家公司共同經營葛拉西宮。他邀請曾經擔任法國文化部長的讓-雅克•阿亞貢(Jean-Jacques Aillagon)擔任館長,打算今后將推出重要的當代藝術和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
對于皮諾的2000多件藏品來說,葛拉西宮僅有的5000平方米的面積實在微不足道。根據他與威尼斯市政府達成的交易,買下著名的葛拉西宮99年的使用權,又花2900萬歐元將展區擴大一倍,讓它可以更好地展示當代藝術作品。負責整修的仍然是安藤忠雄,他給博物館架設了白色的天花板,讓光線的進入更為均勻,在各個展廳之間則含蓄地使用白色,突出展品本身而不是設計師。2006年4月,皮諾在重新開館的葛拉西宮舉辦了第一個展覽——“我們要去哪?”,震驚整個藝術界。雖然200件展品只占了皮諾個人收藏的十分之一,但卻幾乎涵蓋了所有當代重要藝術家的代表作,堪稱是對當代藝術史的一次奇妙的游歷。
有趣的是,皮諾永恒的對手——貝爾納•阿爾諾在藝術方面也在和他較勁。當皮諾敗走巴黎以后,阿爾諾則協同法國文化部長及巴黎市長,共同宣布將成立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暨博物館,并已經邀請著名建筑師佛蘭克•蓋瑞(Frank Gehry)在巴黎的布洛涅公園內設計展館。不過對阿爾諾來說,短期內要撼動皮諾在藝術界的地位還是沒那么容易的。
圖注:
1、皮諾的好眼光其實遠不僅限于商業,曾經在軍隊服役的他熱心政治運動,他支持的德斯坦于1974年在競選中獲得成功,就任法國總統;而早在1981年希拉克還是巴黎市長時,皮諾就預見到總有一天他會成為法蘭西的靈魂人物。
2、PPR集團在收購Gucci之后,又于2007年收購了德國彪馬公司62.1%的股份,并實現業績的大幅增長。而聲名顯赫的春天百貨公司卻變成了PPR集團最不賺錢的一塊業務,在大眾超市和奢侈品專賣店的夾擊下,百貨公司位置尷尬,在2005年PPR集團178億歐元的總營業額中其營業額僅占7.52億歐元。皮諾和現在擔任公司主席的兒子果斷地調整戰略,在2006年把旗下17家百貨公司作價10.75億歐元售給意大利文藝復興百貨公司,并把一些非核心產業轉讓出去,進而把更多的工作重點放在奢侈品領域,尤其是Gucci上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