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藝術以其特有的形態被譽為永恒的藝術,自西方文藝復興以來,就與建筑、繪畫并列,稱之為三大藝術。根據作品體量的大小、材質的不同,雕塑可廣泛陳列于城市公共空間、室內空間,與建筑共同組成綜合的空間藝術形態,也可以為博物館與機構、個人所收藏,以其特有的抽象結構形態被譽為凝固的音樂,是最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與個人精神生活品質的藝術形態。
雕塑藝術因為其材料的永久性,能夠長久保存,因而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的最好的見證,特別是在國家強盛時期,雕塑藝術往往成為重要的紀念性藝術的載體,無論是與佛教興盛相關的佛教石刻,還是和宮殿陵墓相關的紀念性雕刻,以及精美絕倫的手工藝雕刻,它們越過時間的長河,為后人留下了時代精神與文化發展的歷史痕跡,成為解讀一個民族歷史的最寶貴的藝術文獻。

雕塑藝術具有廣泛的空間適應性,材質豐富,便于保存,大至城市空間,中至庭院室內,小至手中把玩,都能夠長時間地給欣賞者帶來持續的審美快感。在當代,雕塑藝術與版畫一樣,屬于復制性藝術,即某些雕塑藝術可以加工成多件(一般是8至12件)作品,經由作者編號簽名后,都屬于原作,從而擴展了藝術作品的欣賞范圍與收藏群體。在中國,傳統的藝術欣賞與收藏對象往往是傳統書畫,而民間許多古董工藝品的收藏如玉雕、骨雕、陶俑、青銅器等其實就是小型雕塑的收藏。中國藝術收藏的傳統使得雕塑藝術的收藏市場相對滯后,使當代雕塑藝術品的價格沒有盲目高企,這反而形成了雕塑藝術未來收藏的價值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