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強立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移居荷蘭后以雕塑與油畫馳名。他并不諱言西方多元的藝術體系在其身上的影響,也坦誠地承認其作品對其他藝術大師的尊重,但這并不妨礙他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成功進入荷蘭主流藝術圈,在荷蘭美術界取得成功。
從梁強立的作品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的“中國人”的思考方式,這使他在當代荷蘭畫壇顯得另類而獨特。他賦予冰冷、堅硬的青銅以中國式的寧靜、輕柔,生命的律動也變得如此安詳,我們因此而感覺到其藝術創作的魅力。
梁強立簡介
1964 出生廣州
1965 1989 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1990 移居荷蘭·職業畫家
1995 成為具150年歷史的荷蘭著名美術家協會PulchriStudio成員之一
1996 榮獲阿姆斯特丹圣經博物館“約伯”比賽大獎
榮獲NMB-Amstelland/Pulchri獎
1997 獲荷蘭女王接見
1998 榮獲荷蘭藝術基金會最具前途藝術家基金獎
作品被荷蘭市政、博物館、銀行、藝術中心及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地私人收藏。
開幕時間:2008年9月27日19:30開始
展覽時間:2008年9月27日-2008年10月17日
展覽地點:“...尚畫廊”
地址:上海市光復路1號四行倉庫5樓529室
電話:86-21-63815758 63819928 13061621246
E-mail: hollyzhao@3sunart.com hollyz_art@126.com
www.3shangart.com
回歸──暢怡于祖國的懷抱
2004年,梁強立回到祖國,協同藝術家黃河在廣東美術館舉辦了他14年來在國內的首場雕塑展。“在畫畫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產生創作雕塑的欲望,然而雕塑需要很大的創作空間,剛好生養我的故土能夠給我廣闊的空間,并且這里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梁先生回到祖國進行創作并非偶然,是他對祖國的那份深沉的熱愛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切認同才使得他駐扎廣州,用雕塑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他認為自己“雕塑的靈感是繪畫內容的延伸。”雖然“采用的表現方式和技巧有別,然要表達的理想是相同的。”梁先生說:“以前在中國的時候不覺得怎樣喜歡很有中國韻味的東西,到外國反而發現了自己,更加意識到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知道自己是誰,更能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豪感也就出來了。”
梁強立承認找到自己是最難的一件事,但他欣慰從雕塑中找到了自己。“世上圖像太多,會受到影響,如果不是很渴望并且一直努力下去,便不會找到自己。”在漫長而孤寂的求索中,專注和執著是抵御功利心、攀登藝術顛峰的利器,而這種“虛一而靜”、“術業專攻”的傳統中國文化精神恰是梁先生藝術生命賴以呼吸的氧氣。在內斂和沉靜中醞勢,再用中國式的語言展現出來,所謂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梁先生就是這樣通過向外求索和向內回歸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藝術之圓。
觀點──基于中西文化之別
問及在國外的聞見和感受,梁先生亦是感慨頗多。令他感受最強烈的恐怕就是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價值取向和生活理念的巨大差異了。他認為,中國人好臉面,西方人則重自在。中國人推崇事業心,渴望制高的成功。然成功的標準卻有失簡單而局促,要么“學而優”則“仕”,要么“學而優”則“賈”,常常以外在的標準如官職有多大、掙錢有多少來定義成功,而不是著眼于個體本身的生活狀態;相比之下,西方人的生活則相對輕松,他們不會花很多時間來羨慕和追求他人的生活,不會過多地向生活去索取,只是認定并用心過好屬于自己的生活。
“事實上,西方人常憑自己的興趣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純一的追求反而容易取得成績。”梁先生說,在西方,很多人“在沒有錢的時候就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假如某人喜歡釣魚,那他可能會每天花上很多時間來釣魚,這樣的事情要是放在中國,大家會以為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說到這兒,梁先生講了個笑話,說有一位中國的女性朋友嫁給一個荷蘭人,看到整天悠哉游哉的丈夫,不禁問他對將來有些什么打算,本指望對方會為美好的未來作一番籌劃,得到的回應卻是一臉的茫然。作為中國人的妻子理所當然地認為丈夫胸無大志,然而在丈夫的心里,既然現在的生活已經是有滋有味了,何必要強定那些所謂的人生大計呢?他人耀眼的生活可能并不適合你,不如把握現在擁有的。
梁先生說,其實不要有什么刻意去創造歷史的觀念,歷史不是主觀地創造出來的,每個人只是滄海一粟,惟去用心生活,僅此而已。
滿足──不惑之年最大饋贈
作為藝術家,梁先生認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可以用最簡潔明了的方式自由恰切地抒發自己在某個時刻的所感所想,完全準確地呈現在觀者面前,不會被走樣。至于能不能得到認可,是不能預料、更難操縱的事情。今天的梁強立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基本上,喜歡什么就去做。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大畫家,現在也不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只是碰巧畫畫,剛好又喜歡做這件事情。”
已在住處附近開設了工作室的梁強立對未來的藝術創作和生活充滿著希望,“剛剛回國,所有的變化化為很有沖擊力的東西激蕩著我,形成很強烈的感覺,讓我很想將這些東西表達出來。”梁先生表示,自己的檔期排得滿滿當當,個人展覽已經排到了2006年!望著梁先生炯然靈動的雙眸,我相信,他的藝術之路必將漸行漸遠!
發布日期:2005-7-16
最是那一閉眼的靜默
這位41歲的藝術家不太習慣直奔主題的提問,面對問題,他常常要想十幾秒鐘,然后開口說話,而且常常答非所問。后來,我發現了規律,他回答第二個問題的內容恰好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回答第三個問題的內容恰好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于是,我不再催促他的速度,將已有的提綱丟到一邊,我知道他終究會告訴我所有我想知道的。
回首往昔:一個《廣州人在荷蘭》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在電視臺廣告部工作的梁強立移民到了荷蘭,最初的興奮過后,他必須面對經濟困窘的現實,他曾經做過中餐館的洗碗工,而且他覺得這個工作比沒日沒夜的加班輕松多了,他對這個工作的評價是“挺好”。
三個月之后,已經成為“熟手”的梁強立辭職了,暫時解決了生活費用的短缺問題,這個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的畢業生希望用藝術謀生。梁強立也曾在街頭替人畫過人像,后來聽說有朋友碰到過老外撕畫,但是照樣付錢的事情,他很快萌生退意。他是一個有些內向的人,敏感而自尊,多年之后,說起類似的難堪場面,他依然表示:“這種事情雖然沒有在我身上發生,但是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我都有些受不了。”
版畫創作需要一些設備,梁強立當時沒錢買設備,于是他畫水彩、油畫,后來基本就以油畫創作為主。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后,他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幸運的是終于有一家畫廊同意代理他的作品。
一個廣州人在荷蘭的故事由此進入輕松、明快的情節,梁強立近年來再度實現跨越,他又玩起了雕塑,因為“序幕才剛剛拉開”,后面的故事只能讓時間來講述。
暢想藝術:生存與平衡有關
版畫系出身的梁強立在他的雕塑創作中,表現出獨特的審美取向。著名版畫家鄭爽認為,梁強立的雕塑作品比較簡練,講究構成,帶有裝飾性,概括而不寫實,這些都與他在版畫系所接受的系統教育有關。版畫與雕塑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互通的,一個美術家用什么形式表達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審美觀念。著名雕塑家梁明誠則對梁強立作品中東西方藝術元素的結合表示贊賞。 梁強立自言“越來越孤獨”,孤獨的原因就在于他始終處于東西方文化的沖突之中,他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平衡,因為“這個沖突就是我”,所以他不可能去平息沖突,而只能是平衡。
荷蘭藝術是前衛的、鮮艷的、大聲吶喊的,梁強立表示自己當時不能接受它,他也沒有強迫自己去適應,而是重新審視自己的特點:我是中國人,中國人的藝術當然有自己的特點,它可能是含蓄的,它可能是簡練的……于是在梁強立的油畫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他自己的個性,他基本只用黃、白、褐等幾種顏色,背景也是平平的,用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注意背景就減弱了主題的說服力”。
梁強立非常謙遜,他說自己不敢妄言信佛,因為佛學博大精深,但是他確實喜歡“那些似乎消極或者內在的東西”,他愿意以“靜”的態度去對待創作,閉上眼睛,享受最為空靈的世界。擁有“最是那一閉眼的靜默”已經足矣!
梁強立雕塑架上作品展
梁強立雕塑架上作品展
梁強立雕塑架上作品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