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門23號”移植了上海“外灘三號”的開發模式。圖為效果圖。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開幕,老使館變身藝術時尚綜合體
在時尚圈、藝術圈流傳了兩年的北京前門23號項目終于要揭開面紗了。今天,這里最核心的機構———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要舉行開幕展,展出12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之后,多家品牌店、高檔餐廳、劇場將陸續開幕,讓其成為最靠近天安門廣場的時尚藝術綜合體。
開幕展細考社會變遷
前門23號是北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1903年的清末美國駐中國公使館,一抬頭就能看到正陽門城樓和對面的前門火車站。現在,五座公使館辦公樓和中心花園之間加建了三座玻璃建筑,多家精品店和高級餐廳即將入駐。整個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除了一個面積16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外,還包括700平方米的地下多功能空間,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藝術展演活動。文化藝術書店、屋頂咖啡吧等也會陸續開業。
藝術中心主持人是曾先后擔心中央美院畫廊、滬申畫廊藝術總監的翁菱,她說1999年在倫敦ICA實習的時候就一直希望中國也能創建一家綜合的當代藝術機構,現在終于實現了目標。開幕展“我們在哪兒”有劉建華、邱志杰、曾浩、張培力、周鐵海等12位藝術家參加,翁菱說,希望這個展覽能讓觀眾細考“瘋狂變遷的中國社會和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現狀的一些現實問題”。
炮制“外灘三號”模式
以開發上海“外灘三號”著稱的李景漢是前門23號項目的開發人,他再次復制了集合藝術、品牌店、餐廳的模式。不過,還在施工中的院落里最終只有百達翡麗進入,而之前流傳要進駐的普拉達(Prada)等大品牌的旗艦店毫無蹤影,李景漢抱怨這些品牌“臨陣退縮”,轉投了能給出更大優惠條件的大商場。“他們只是看到中國是個市場,而沒有給予他們的品牌的核心價值和消費者足夠的尊重”。但是也有品牌的經理私下反駁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策略,李先生也是其中一部分”。
無論如何,李景漢相信前門地區很快會成為北京新的時尚中心之一,附近的前門大街正在大舉動工,等改造結束后有望帶來更多的品牌公司、更多的人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