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我們能做什么?這個提問讓我一時語塞,浮想聯翩。有人說,其實簡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是的,這一次災難,讓我們從簡單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中,看到了每個中國人的愛心,看到了中華兒女最優秀的品質。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救人故事、一幅幅催人淚下的電視畫面、一聲聲讓人心潮澎湃的豪言壯語……每個人都在忘我地奉獻,面對災難,那些英雄,那些平凡的人們,那些母親、愛人、孩子們,他們所做的,他們對于生命的禮贊,足以讓我們身為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面對災難,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災區的重建、人民生活的安頓、生產恢復等等。但更為重要的事情卻是透過災難中所發生的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民建立文化自信。100多年來,因面對過太多的災難、屈辱與傷痛,使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有人說,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西方文化也隨之成為了主導我們社會發展的力量。然而,當災難來臨,那些深埋于地下的人們和所有那些參與救助的人們,以對同胞的無比信任與尊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在對生命的禮贊中,我們毫不懷疑,我們的人民擁有嵌入骨髓的良知,千年的文化傳統在我們的人民心中深藏。那些共同創造生命奇跡的人們,作為我們這個優秀民族的一分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四運動時期,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不斷反省我們的傳統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也尋找著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文化上的差距與不足。在當代藝術中——無論是電影還是美術,我們發現一個又一個病態中國人的形象。是的,文化的自省是必要的,然而,自省的目的是重建文化的自信心。今天,我們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們有在災難面前壓不垮的人民,我們沒有理由再向世界傳達那些表情冷漠、面目猙獰、頭帶假面的中國人的形象。
民族的復興根本上是文化的復興。面對災難,我們都會義無反顧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然而災難總會過去,當一切恢復常態,我們應該更多地想想我們身上所肩負的文化責任,從災難中激發起文化復興的力量。災難中那些可貴的生命奇跡已經擦亮了我們的眼睛,那些死難的同胞喚醒了每個中國人的良心,請別讓他們的血白流!
我似乎有答案了,面對災難,我們每個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都有一份更重的責任,那不僅僅是救贖,更多的是謳歌和重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