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 由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主辦的“人類的記憶——亞洲文化攝影展”5月18日至29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館舉辦。
本次參展的300幅攝影作品全部選自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歷年參賽作品,內容以亞洲人民的生活、娛樂、競技為主題,全面展示了亞洲多個國家的衣食住行、生產活動、節慶禮儀等多個方面的民俗,記錄了一個真實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亞洲。(王培偉)
“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亮相鄭州
本報訊 5月20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和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協辦的“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在河南鄭州開幕。
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會長李魁正表示,此次展覽是線描首次以獨立的現代繪畫藝術形式展示。他說:“線描雖然是中國繪畫獨有的造型手段,一直未被確認為一種獨立的繪畫語言。傳統線描主要是以寺觀壁畫作為依托,明清時期以木刻版畫為依托,新美術時期又是以連環畫讀本為依托,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線描的發展。”(張晶晶)
GIAF舉辦中國當代美術邀請展
本報訊 韓國光化門國際藝術節組委會(GIAF)5月18日至27日在北京觀音堂文化大道舉辦中國當代美術邀請展。參展畫家除該藝術節今年首爾展的陣容外,還邀請了華繼明、扎扎等9位中國當代畫家。
北京觀音堂文化大道自2006年竣工以來,投入運營的畫廊已有82家。中國當代美術邀請展開幕當日,正逢觀音堂二期開街,入駐畫廊達80家。(林瑞華)
“19世紀歐洲藝術大講堂”開講
本報訊 日前,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聯合舉辦的“古典與唯美——19世紀歐洲藝術大講堂”系列藝術講座在清華大學開講。講座分為6期,為配合藝術院校的學生欣賞正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中央美術學院博導、理論家等根據展覽內容進行講座。
世界藝術館館長王立梅表示,藝術高校與博物館聯合辦藝術講座,有利于學生們開闊眼界,也體現了博物館教育的專業性和公共服務性。(喻非卿)
亞洲美展亮相河南美術館
本報訊 5月13日至5月18日,第四屆“亞洲新意美術交流展暨亞洲美術學術論壇”在河南美術館開幕。展出了來自日、韓、泰、俄等國家和我國共200多位美術家的340幅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充分展現了亞洲各國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張 鵬)
“紅樓夢中人詩畫展”舉辦
本報訊 “紅樓夢中人詩畫展”日前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展出畫家梁永和以紅樓夢中人為專題的作品70幅,人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詩人趙立凡為每幅畫配詩詞一首,并用書法題跋。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展覽還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書畫家為紀念王羲之誕辰1705周年而精心創作的120幅書畫作品。(彭一超)
清華中國畫高研班辦結業展
本報訊 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主辦的“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經過一年的研修學習,5月22日在清華美院展覽館舉辦結業作品展,展出來自全國各地29位學員的116件中國畫作品。清華大學部分授課導師、社會知名藝術家前來觀摩。(于懷峰)
東莞篆刻展獲好評
本報訊 “新印象·東莞爾雅篆刻藝術沙龍展”日前在廣東東莞舉辦。展出的近百件作品一改傳統篆刻的含蓄和矜持,選題自由奔放,結構獨特多變,受到全國篆刻界的關注。
中國藝術研究院曾翔表示,東莞篆刻的字體多出于秦漢時期,作品結構多樣,刀法老到,極具個性。據悉,由于東莞本地篆刻家的知名度不高,篆刻在東莞也有待普及,為改變這種現狀,東莞有望成立全國篆刻藝術創作中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