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巒晚云圖 盧延光
5月22日至6月11日,在廣州抱趣堂舉行《淡遠·空靈——盧延光耳順年作品展》,展出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美協主席盧延光老師這五年來潛心創作的近60件“新古典主義山水”。這段時間,盧延光老師與省內的藝術家們一起為汶川地震災區人民揮毫義賣募捐,忙個不亦樂乎。他還將社會各界贈送給他耳順年作品展的花籃轉成現金捐給災區。他本人如同其作品一樣,在隱逸、高清的外表之下蘊藏著一顆澄明之心和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
這次畫展展示了盧延光的又一創新探索,從依元山水一路再直追晉風,藝術思想和審美意趣更趨返樸歸真,展現一種浪漫、自由、飄逸脫俗的古意和骨性,而形式上則進一步強化現代感和裝飾意味。
在廣州抱趣堂,本報記者對盧延光老師進行了采訪,就他個人新作的探索體驗和對廣東藝術品市場現狀以及嶺南畫派發展的新方向等問題,盧延光老師發表了精辟看法。
上追晉風首開先河
追源溯流、返樸歸真可能對中國畫的傳承更有幫助
記:每五年一個畫展,好像是您近十年來辦個人畫展的一個規律。從1999年的《盧延光山水畫》到2003年的《新古典主義》,至2008年的《淡遠·空靈》。
盧:確實,每次個展都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這次個展的主題是《淡遠·空靈》,所有展出的作品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淡,是一種心態和精神境界;遠,即向往,是一種目標,一種追求。空靈是“透明的含蓄”,它既是中國繪畫追求象外之意、畫外之情的藝術意境,又是中國傳統的審美文化。今年是我的花甲之年,孔子說,60而耳順。我也想耳順一下。
記:您的新作在文化溯源上直追晉代,可謂開風氣之先。盧: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以四尺直幅為主,顯得傳統文化的意味更濃一些,這是其一。當下不少山水畫家,有向黃賓虹、張大千等近現代的國畫大師學習,或追石濤、八大山人一路,最遠也就師宋元之風。近兩年的創作我有意跟目下的潮流拉開距離,在中國的山水畫家當中,我第一個提出要師源晉代。如果說春秋戰國開啟了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那么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就是晉代。晉代推崇老莊思想,那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最浪漫不羈的時代,在藝術創作上則致力追求一種神思靈動的隱逸之風和傲岸超然的骨性,追源溯流、返樸歸真可能對中國畫的傳承更有幫助。
畫家應該像科學家
尤其是當代藝術家更應強調創新精神,而不是只做模仿家
記:在您的作品中始終如一地標榜著體現獨立人格的“士大夫之氣”,但表現手法則加入了更多現代元素。
盧:在畫面中心我嘗試留出一大片空白,不著一線、不著一色、不著一墨地處理山體,無論是歷代還是當代的山水畫家都沒有這種畫法。這跟我以往的傳統色塊加現代線條的表現方式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還嘗試運用平面設計的意念,將現代的筆法和裝飾風格與濃重的色彩相結合。作品的骨性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但卻用極強的現代感表現出來。
畫家就應該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實驗,不斷摸索,尤其是當代藝術家更應強調創新精神,而不是只做模仿家,跟著古人亦步亦趨。探索用現代的思想和世界的眼光來畫中國畫,中國畫的生命力才有期得以不斷延續及發展。
更接近藝術的本真
缺點在適當時候不妨也揚一下,如此,才可能更接近藝術的本來面目
記:最近,您和林墉作為廣東書畫家的杰出代表,與龍瑞、王鏞、周新京、崔振寬等全國20位名家一起晉身由權威機構評定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水墨畫坐標——最具一個時代象征的頂級創造者,并與張仃、白雪石、龍瑞、方駿等入選當代中國山水十大名家之列。比較而言,您認為嶺南書畫藝術家的優勢在哪兒?如何揚長避短?
盧:每個地域文化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固然要發揚,缺點在適當時候不妨也揚一下。人應該素面朝天,將優點缺點都展現出來,才最真、最善和最美,如此,才可能更接近藝術的本來面目。
本土書畫藝術家最大的優勢在于嶺南的邊緣文化,廣東歷代都是流放之地,交通閉塞,所以中國文化中很古意的傳統得以在此保留。另外,廣東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因此,見識廣和包容性強。還有他剛直不阿的精神和豪雄之氣,爆發起來可以驚天地、泣鬼神,代表人物如六祖、袁崇煥、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缺點就是實用功利、重商不重文、精英分子不多。藝術也是如此,嶺南畫派誕生了領軍人物三高一陳及關黎等大師后,下面的就出現從眾現象,畫畫不再是形而上的東西,而淪為謀生工具,變成了形而下,這有待于正確的引導和文化的積累沉淀來加以改變。
因為實在所以健康
市場經濟就是明碼實價,物有所值。人為地將書畫價格拋高制造的泡沫終究會破滅
記:有人認為廣東沒有大山大水,所以孕育不出文化藝術的恢弘和大氣。而相對于北京、上海藝術市場的火爆,廣東這邊顯然寂靜很多,您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盧:廣東人的大氣不是體現在小山小水上,廣東人的包容就是一種大氣,這種海納百川的氣魄只可以與京城的相比。傅抱石曾經有這樣一個理論,從地域決定論來說,越窮越古老的地方就越不行,如黃河流域、古埃及等。而越新興越未經開發的地方就越有希望,如美國、日本等,在中國,就是江浙流域。按此推論,希望以后會在珠江流域出現生機。事實也證明了這一論點,廣東佬確實不可以小窺。
相對于北京、上海藝術市場的火爆,廣東這邊確實平靜很多。市場經濟就是明碼實價,物有所值。人為地將書畫價格拋高制造的泡沫終究會破滅,所以我倒認為,廣東的市場還相對成熟一點,因為實在,所以健康。但其實,全國任何城市的藝術市場還未真正成熟,畢竟才走了不到30年。
重倡新文人畫發展
文人畫是中國文化最精髓的東西,晚年的高劍父曾提出倡導新文人畫的口號
記:在我看來,您的作品既是您精神世界的烏托邦,又是您完善“畫者品格”的道場,這其實就是文人畫的核心價值。文人畫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評估,但顯然廣東的新文人畫發展未成氣候,您對此有何看法?盧:我認為,文人畫是中國文化最精髓的東西,藝術上它提倡高雅、平淡天真、清逸脫俗,精神上強調正氣、士氣、骨氣,與物欲保持距離,因此它是培養人格的好東西,更是中國人精神的制高點。
我們經過了30年的改革,人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現在國家也在大力倡導文化立國,而文人畫可以“塑造美麗人格”,因此文人畫的發展現在正當其時。
廣東目前的畫壇確實有太多媚俗的傾向,畫家完全仰大眾鼻息而缺乏人格獨立和非功利性追求。其實,晚年的高劍父曾提出倡導新文人畫的口號,他在繼續“國畫革命”的同時,更加注重向傳統的回歸,創造出一批具有現代意識形態的文人寫意山水畫。因此,我認為尋求文人畫的創新是嶺南畫派再發展的一個方向,而現在正是時候。
盧延光(禺光)1948年4月生。廣東省開平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市文聯副主席、廣州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廣州市政協常委、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的專家津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