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過前兩屆文博會的美術愛好者們會發現,今年的美術館與過去的“書畫藝術館”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往年書畫家以個人身份參展的情況比較普遍,今年則以集群參展為特點。此外,中國美協的參與和美術館藝委會的成立,更是讓該館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鐵將軍”把關保質量
著名工筆畫家王天勝今年已是第二次來到文博會,去年他帶來了一批花鳥工筆,今年則特意帶來了一批人物工筆作品。當問起他對兩屆文博會美術館(去年叫“書畫藝術館”)的感想,他說今年各個畫種都有專家把關,保證了作品的水準。
據了解,本屆美術館在不同畫種中都邀請了國內名家對參展畫家進行遴選,比如油畫方面由國內現實主義油畫領軍人物王鐵牛把關,工筆畫由著名工筆畫家王天勝甄選。能讓這些“鐵將軍”看上的,大多是具有鮮明個人特點、在業界已獲得認可的名家,此外還有一些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正因為有著他們的勞動,今年的美術館杜絕了個體參展商泛濫,畫家素質良莠不齊的狀況。
文博會期間,如果你俯瞰美術館,會發現里面形成了一個個涇渭分明的“陣地”——這廂列賓美術學院區的寫實主義奪人眼球,那廂抗雪救災美術作品展區催人淚下;此處工筆花鳥畫區清馨宜人,那頭油畫名家作品動人心魄;嶺南美術家區展現改革開放30年藝術成就,福建書畫名家作品區傳承百年文脈……每個展區都有鮮明特色。這些大展區占據了美術館絕大多數面積,使得整個展館看上去十分干凈嚴整,仿佛是一個又一個專題展覽,令觀眾如入芝蘭之室。
“藝委會”保駕護航
新氣象的出現,不得不歸功于兩個有責任心的主辦方——中國美協和深圳報業集團。其中,中國美協的首次參與為美術館增加了重重的學術砝碼。早在今年4月,主辦方便集結國內一批知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和批評家組成“美術館藝術委員會”(簡稱“藝委會”),樓浩之、魯慕迅、楊家永、王天勝、王鐵牛、鄒傳安、劉聲雨、許欽松、祝燾、趙梅生等均成為藝委會成員,他們負責審定展覽主題和內容、參展資格和參展美術作品。
藝委會副主任樓浩之告訴記者,文博會關乎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產業的發展,已經得到舉國上下的關心和重視。藝委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專業性很強,支持產業化,得到政府和民間的信任,它既要接納、寬容,也要有法度、有規范。中國美協有關人員告訴記者,文博會美術館要辦得更專業,成立藝術委員會具有重要意義,它依托專家,建立完善的評選機制,為美術館奠定基礎性和前瞻性工作。
但他們的使命還沒結束,因為從第五屆開始,他們還將按照我國美術行業的專業分類,對參展作品進行專業評獎,組織國內外交流,保護原創美術品的知識產權和版權,推進書畫藝術的市場化進程等。
傳統寫實藝術作品受推崇
縱觀全場展覽,會發現本屆美術館最鮮明的一個特點,是所選畫家大多沿襲傳統的寫實道路。有觀眾告訴記者,當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怪誕變形的當代藝術作品時,沒想到來到文博會美術館,居然會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這正體現了專家們的苦心。在藝委會中,有相當部分是高校藝術類導師,他們清楚地認識到當代藝術市場過熱對學生的影響——忽略基本功,用追求個性、晦澀難懂來走“捷徑”。因此,他們以名家們的經典作品來對觀眾進行警示。“評價藝術品好壞的標準是,它是否能打動你。”著名油畫家王鐵牛說,“有些當代藝術作品標榜作家個人的思想,但是其表現手法卻曲高和寡,那些人應該當哲學家而不是藝術家。”在他看來,畫家的綜合能力包括技能和修養,可惜現在年輕一輩的畫家這兩方面都很欠缺,因此更需要佳作來作為向導。
俄羅斯功勛畫家祝波夫對其代表的列賓美術學院的現實主義傳統頗為自豪,并揚言“寫實藝術能讓全世界人們接受”。從本次文博會情況看來,他的話并非狂言——在文博會開幕第二天,列賓美院展區內的作品大部分都被貼上“已購”二字。在經歷了當代藝術的狂轟濫炸之后,重新遇見傳統寫實藝術,自會有別樣滋味涌上心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