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于5月24日(下周日)舉槌的香港佳士得春拍,諸多拍賣專場中瓷器雜件方面有兩個世界頂級的特色專場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清宮御藏鐘表”與“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專場。記者為此采訪了佳士得資深專家,中國古代陶瓷及藝術品部副總裁曾志芬女士。
曾志芬首先談到了松竹堂珍藏。專場推出的精品,包括犀角鏤雕蘭亭序大杯,出自活躍于明末清初的方弘齋之手;明末犀角鏤雕一把蓮水注,出自17世紀犀角雕巨匠尤侃之手;以及清乾隆犀角鏤雕仿古饕餮紋螭龍大杯等,最低估價都超過300萬港元。她透露,收藏家是一位美國華僑,出身于中藥進出口商家庭,80年代開始收藏,1998年還將自己收藏之余的研究心得總結整理,出了一本關于犀牛角的專著。他的犀牛角雕收藏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曾經在全世界各地都展覽過。他的收藏大概有100件。佳士得將分批拍賣,這次的專場將推出其中的幾件。另外的部分將在明年拍賣。
說到清宮御藏鐘表專場,曾志芬感嘆日本最著名的私人美術館之一根津美術館收藏的鐘表“非常好”。她透露,美術館此類的收藏一共有19件,美術館只留下4件,15件送拍。這15件鐘表非常奢華,有很多種類,比如有音樂的,或自動轉的,有的每一刻都會敲鐘,60年來只展出過兩次。拍賣前那些鐘表里面的機器要一一清理,但修理的師傅全世界都很難找。我們把鐘表運到倫敦,因為倫敦可以找到最好的師傅。鐘表師傅每個鐘表要花3到5天拆下清洗、修理。那些修理的師傅還發現,這些鐘表在清晚期已經修復過。因為清晚期很多太監自己就會修理鐘表。
談到這些拍品的估價,曾志芬表示,我們的估價很便宜,最貴的是喬治三世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水法音樂鐘,估價450萬到650萬港元。因為這個價格就是以前的拍賣價格。2003年在香港拍過兩件類似的拍品,有一個是大象造型,拍到300多萬港元。宮里面的東西很多是配對的,比如這次拍賣中也有一個是大象造型,和以前的那個應該是一對的,兩個相對的方向。
她介紹,中國鐘表的歷史很長,雖然比不上瑞士、英國。在明代萬歷年間,有一些老外進入中國傳教,通過藝術品或有關生活的有進步的東西作為禮品來與宮廷溝通,吸引中國人的興趣。鐘表就引起中國人濃厚的興趣。萬歷年間有一個傳教士到了北京,發信給意大利要鐘表進貢,用以接近皇室,方便傳教。他們利用這個方法送鐘表給萬歷皇帝看,把鐘表送進了皇宮。從此在宮里面有人會修理鐘表。到了康熙時,在廣州有工匠可以修表。乾隆晚期技術已經非常進步,自己可以做。這些鐘表有一大部分是廣州的工匠做的,這些工匠并不都是中國人,有很多伊斯蘭人,還有瑞士、英國等國家來的技師。這次推出的清乾隆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花盆頂報時鳥音樂鐘,就是“廣州工”,估價也要450-650萬港元。
她還透露,根津美術館當年收藏這些鐘表來源都很清楚,是現任館長根津宮一的祖父在1910年左右從一個著名的古董商中山山惠手里買的,而這位中山山惠跟恭清王很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