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北京紫光文化有限公司
時間:2008年5月18日-2008年6月8日(免費參觀,周二至周日9:00——16:30,16:15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地點:海淀博物館(海淀區中關村大街28-1號)
主題:盛世和光啟迪創新——敦煌壁畫精品展
敦煌: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標。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敦煌石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一千多年間的建造,既有中原漢族文化,也有鮮卑、吐蕃、回鶻、羌、蒙古、吐谷渾等各民族文化,既有中亞粟特、南亞印度、西亞波斯文化,也有歐洲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燦爛輝煌,內容博大深邃。1961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敦煌莫高窟,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敦煌石窟藝術涉及宗教、歷史、藝術等多方面知識,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不僅記錄了當時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信仰,保存了豐富的中外藝術形象,還展示了中古時期廣闊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社會場景,反映了千年間藝術的流轉與演變。這次展出的敦煌精美藝術品,是敦煌研究院藝術工作者多年辛勤勞動的結晶,讓我們從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中,共同感受傳統與時代的文化魅力,共賞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與歐亞文化匯集和交融的結晶,品位歷史,啟迪未來,弘揚傳統,激勵創新。此次展覽是主辦方為海淀及中關村各園區傾心奉獻的精神力作,亦是共襄盛世共創輝煌的和諧之舉。
此次展出的壁畫臨摹品,是敦煌研究院美術所畫家牛玉生20多年的創作積累。另有少數雕塑作品出自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雕塑家段一鳴根據敦煌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的精美造像進行的二次創作。
牛玉生,1963年出生于甘肅玉門市。1982年考入甘肅省藝術學校,后代培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曾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助教班。1985年進入敦煌研究院從事壁畫臨摹工作。長期以來,完成了大量的壁畫臨摹與復制,傾心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獨立完成的莫高窟藏經洞絹畫《神將》臨摹,在2000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展覽中展出。期后,參加莫高窟第220窟甬道《說法圖》,西壁北側《文殊變》的整窟模型復制。參加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觀音普門品》,西壁《大勢至菩薩》的整窟復制工作,參加榆林窟第29窟南壁《藥師變》的整窟復制,以及臨摹的莫高窟第322窟東壁《說法圖》等工作,以上作品均在2008年2月至3月在中國美術館敦煌藝術大展中展出。2008年4月23日在清華科技園舉辦了敦煌石窟精美壁畫展,個人作品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福州古山甬泉寺、日本麗澤大學等,以及世界各國私人收藏。
段一鳴:男,1960年生于甘肅蘭州。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畢業,后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甘肅美術家協會會員、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文博館員、天水市美協常務理事、麥積山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擅長當代雕塑、古代雕塑的研究與臨摹。先后被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聘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考察課”兼職輔導教師。曾被授予“世界華人藝術家”稱號,被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中心選 入“二十一世紀人才庫”工程。作品《冬》、《高山流水》、《繽紛世界》、《天道》、《悟》、《厚土》、《嫂子》、《黃金周》、等多次參展并獲得各類獎項,入編《中日現代美術通鑒》、《中國現代美術書法界名人大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等。其中《毽子》系列入選“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作品展”,獲優秀方案獎,在全球巡展。其作品被各大機構及私人藏家所收藏。學術論文曾發表于《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2004年佛學研究論文集》、《美術》雜志等專業刊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