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挪威5月17日國慶節前夕,記者采訪了挪威駐滬總領事諾和平(FredoHoNomme)先生。他向記者透露,他們今年慶祝國慶的方式非常特別:節日將辦成家庭慶典式,唱歌、游行、游戲,一切將以兒童為中心。
對中挪關系了若指掌,諾和平先生娓娓而談。他說,挪威是第一個與中國有文化協議的西方國家,在文革期間許多外國機構撤離中國,但挪威仍是少數幾個繼續接受中國留學生的國家。兩國文化交流頻繁,2006年因恰逢戲劇大師易卜生逝世100周年而達到高峰,舉辦了許多相關活動。2007年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格里格逝世100周年,這一年舉辦了許多文化交流活動。2009年為了紀念挪威的第二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克努特·漢姆生(KnutHamsun,1859-1952),會在中國舉辦許多關于當代文學的交流活動。總領事還特別提到,近年來兩國的文化交流在音樂方面關注頗多。去年,他們嘗試了一個創舉:參加了上海國際藝術節,讓挪威音樂家把音樂送到上海的各個小學。今年10月,我們將舉行一個名為中國北歐爵士周(NO+CH:NO指北歐,CH指中國)的活動,將中國的當代音樂與挪威的爵士樂結合起來。
他還介紹,挪威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參加今年7月7日的北京國際雙年展的國家,選擇了14位藝術家來參展。去年,也有一批中國年輕藝術家應邀參加了奧斯路藝術節,這個活動是中國在挪威的公民組織的社團與挪威文化部合作舉辦的“中國年”的慶祝活動。此外,挪威著名指揮家泰爾杰·密蓋爾森(TerjeMikkelsen),常任中國上海交響樂團的指揮,經常指揮一些具有北歐風格的音樂會。他還說:我們也期待2010年的世博會,挪威也有許多著名的當代建筑設計師來競標世博會挪威國家館的建筑方案,目前正在內部評審。他介紹,挪威有許多優秀的建筑設計師,設計了許多有北歐風格的當代建筑,其中有的被埃及博物館采用作為標志性建筑,而剛剛建成的挪威歌劇院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看上去就像挪威常見的冰川。
談到文化交流的機制,諾和平向記者解釋,挪威政府的經費支配,不是直接撥款給各個大使館或者領館,而是給挪威國內的由不同專家組成的不同種類的專業機構(如藝術協會等)。這些經費的分配在挪威內部有很多的競爭,藝術家可以到這些機構去申請。挪威是個民主國家,為了避免政府及其官員的不專業,將把關的責任落到了專業人員身上。視覺藝術方面有一個叫做當代藝術局的機構專門負責把關,挑選優秀的藝術家去其他國家辦展覽。國家也有文化部與之配合。在外交部則設有文化處,國家所有的經費都由它來控制,所有的專業機構都必須向其匯報。
他還指出,挪威政府對藝術和創意產業的支持,主要形式是每年提供大量獎學金,對有潛力的優秀青年的學習提供免費學習的機會。同時,國內不管是公共建筑還是民用建筑,都會留有30%的經費給一些設計公司或藝術家參與室內裝潢或室外的雕塑等,以此來幫助藝術家生存。藝術家有新作出版,國家出錢買1000本送給各地圖書館,以此來支持作者。此外,政府鼓勵許多設計公司或藝術家來參加世博國家館的設計,即便沒有中標也會提供一定的費用。在挪威,多元化的創意產業大多為私人公司,他們有國家的支持,可以將產品打向世界。例如,著名的搜索引擎網站谷歌的一些軟件工具、CCTV的三維動態軟件等都來自挪威。
在總領事的辦公室里,墻上懸掛著一些令人回味的版畫復制品,一種是著名的挪威藝術家、版畫大師蒙克的作品,還有就是許多18世紀印制的挪威地圖,包括奧斯陸等城市的地圖。臨別時總領事陪著記者一一參觀,他說,在挪威版畫收藏很普遍,他家里就有蒙克的版畫作品。
挪威駐滬總領事:政府如何資助藝術與創意產業
挪威駐滬總領事:政府如何資助藝術與創意產業
挪威駐滬總領事:政府如何資助藝術與創意產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