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網2008年5月15日報道:青春敘事·中國知青畫家油畫邀請展今天上午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開幕前現場全體參與者默哀一分鐘,向四川汶川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表示哀悼。
上海首批赴黑龍江知青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4師42團戰士、“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組委會主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禹鵬;原福建沙縣鎮頭公社鎮頭大隊福州知青、“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藝委會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組委會副主任、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兼局長隋鳳富等知青和各界來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有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主持。參加本次展覽的有陳丹青、許江、何多苓、李向陽、沈嘉蔚、李斌等40多位知青畫家,該展覽將以油畫形式重構當年知青生活的視覺圖景,描繪個人親歷的激進時代,回望漸行漸遠的青春軌跡,并希望通過飽含真情的藝術創造,為我國思想界提供特定主題的圖像文本。展覽作品主要分絕代風華、壟上春秋、山水有情、歲月留痕四大主題。
以青春博苦難,以體驗換真知,未必不是有益于當下社會進步的寶貴精神資源。事實上,正是通過上山下鄉的艱苦磨煉和曲折經歷,從而使他們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中最具有獨立思想、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的人群。
四十年前的一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改變了無數中國城市青少年的命運。一千七百萬出生于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人,被統稱為老三屆,仿佛中大彩一樣成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獨特人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離開城市,置身于農村、邊疆的窮鄉僻壤達十年之久。新疆、黑龍江、云南、內蒙、陜北、江西、貴州、安徽、海南等地的荒野山村,成為留住他們青春腳步的第二故鄉。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動亂的社會環境,錘煉了這一代人的意志品性,在逆境中成長,在抗爭中奮起,成為我國知識青年群體精神的典型特征。時至今日,當年的知青一代早已兩鬢飛霜,風華不再,但他們對青春的記憶不會消失,對歷史的認知更是日漸清晰。回望四十年的人生道路,他們走過泥濘坎坷的鄉間小路,也經歷過呼嘯奔涌的市場經濟大潮;他們能以花季的青春去追隨信仰,也能以成熟的理念擔負社會重任。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社會變革,更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縱然歲月無情,造化弄人,但個體的青春與生命永遠是美好的,以青春博苦難,以體驗換真知,未必不是有益于當下社會進步的寶貴精神資源。事實上,正是通過上山下鄉的艱苦磨練、曲折經歷,這一代人才幡然醒悟并較早反思,從而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中最具有獨立思想、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的人群。為表達知青一代的獨立思考和青春回憶,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四十年后,經部分知青畫家的策劃與推動,現定于5月中下旬在上海美術館舉辦“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該展覽將以油畫形式重構當年知青生活的視覺圖景,描繪個人親歷的激進時代,回望漸行漸遠的青春軌跡,并希望通過飽含真情的藝術創造,為我國思想界提供特定主題的圖像文本。本次展覽將突出以下幾點:1、原生態知青美術展示2、保存歷史記憶3、親歷者的情感表達4、當代立場上的理性認知能力5、當代藝術的前沿成就。展覽于2008年5月15日-20日。 王小明攝影報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