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 北村藝術區首屆開放展
策 展 人:陳 默
出 品 人:劉 勇 賀丹晨
展覽總監:馬一平
學術支持:賀丹晨·劉 勇·何多苓·劉 虹·許庾嶺·張 爭·王承云
策覽助理:杜豫鵑·詹靈娟·趙麗花
展覽主辦: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
展覽協辦: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國畫系·雕塑系
展覽承辦:北村藝術區·K畫廊
媒體支持: 《99藝術網》·《大藝術》·《美術同盟》·《雅昌藝術網》·《中國批評家網》
《藝術當代》·《世界藝術》·《美術焦點》·《中國收藏網》
展覽時間:2008年6月28日—— 6月30日
展覽地點:北村藝術區( 成都市新都區西北村)
出展藝術家:(待定。原則上,北村藝術區所有藝術家、部分川音成都美院的藝術家、部分已畢業在外的藝術家出展。)
藝術方式:油畫、雕塑、水墨、裝置、行為、攝影、新媒體
主題概述: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遷入(新都區)新校區,已有兩個年頭,學院也將迎來建校八年的慶典。在這不尋常的“奧運”年里,我們還將迎來北村藝術區的首度對外開放。諸多理由的匯合,形成了展覽的基本動議。在過去的幾年里,學院已成功地舉辦過三屆“農民街”當代藝術年展,并成功地在業內將其打造成影響較大的學術品牌。秉承前三屆藝術展的運作理念,當代、開放、多元、求新、務實、創新,乃是應該堅持的基本宗旨。本次展覽,將二展合一。一是因為二者有很多共性,在互動中將產生諸多新的可能;二是將兩者的藝術資源整合,謀求在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的當代性方面,探索更多可資借鑒的經驗,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在當代藝術日趨火熱的當下,為我們的教育和創作提出許多新的課題。馬一平院長在五年前曾提出的“改革需要實驗”,在今天仍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很顯然,學院能有今天的品牌影響力和令同行注目的學術地位,是和一貫堅持的藝術教育面向當代的態度及方針分不開的。本次展覽正是在這樣良好的大環境和文化背景中產生的,有了這些優良的條件,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也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
第四屆“農民街”當代藝術年展
第四屆“農民街”當代藝術年展
第四屆“農民街”當代藝術年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