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我國第一次博物館分級評選結束,遼寧省博物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和旅順博物館入圍,我省成為全國一級博物館入圍最多的省份之一。
□ 此次評估指標中,博物館的展示教育與社會服務占50%的分值,充分體現了博物館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和“以人為本”、 奉獻社會的辦館理念。
□ 國家一級博物館應是具有卓越影響力、能夠代表中華文明形象的最優秀博物館,因此,首批一級博物館的評估具有樣板和引領方向的意義。

旅順博物館
日前,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我國第一次博物館分級評選結束,全國79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于5月6日公示,此次遼寧共有4家博物館入圍,從眾多申報博物館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一級博物館入圍最多的省份和地區之一,他們分別是遼寧省博物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和旅順博物館。
目前,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各種所有制博物館2400多家,此次有包括中央部門在內的30個省、市、自治區經過文物行政部門嚴格審核后,推薦了參評博物館149家,最后產生79家公示名單,全國四家以上入選的省、直轄市只有九家。這次開展的全國一級博物館評估工作,在我國博物館史上具有首創性和開拓性,對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談到我省四家博物館的入選,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張春雨說:“這四個博物館的入選,是當之無愧的。現在我們不僅感到這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博物館是一個地域歷史和文化積累的總和,是繼承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我省是我國文物大省之一,全省共有114家博物館。省博物館已成為遼寧省、特別是沈陽市的標志性文化基地,為活躍遼沈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省博物館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1959年改稱遼寧省博物館。省博物館藏品總量 達 11.2萬件,以遼寧地區考古出土文物和傳世的歷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其中尤以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志等最具特色和影響。遼博新館建成后,2004年11月12日實現第一期開館,共推出30多個精品展覽,特別是今年3月1日免費開放以后,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給予的極大關注,使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充分服務于社會,惠及百姓。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益覺察到文化潤物無聲的作用,日益認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柏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國家一級博物館應是具有卓越的影響力(藏品、科研、展示、服務以及管理運行),能夠代表中華文明形象的最優秀博物館,因此,首批一級博物館的評估具有樣板和引領方向的意義。
旅順博物館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是全國館史最早、館藏文物最具特色、歷史悠久、館區占地面積最大的花園式博物館之一。1917年4月建立,1954年定名為旅順博物館。該館館藏文物6萬多件(套),其中一級藏品218件(套)。比較珍貴的有:西周銅器呂鼎,內底鑄有銘文5行44字;西漢時期的馬蹄金;元代劉秉謙“竹石圖”。還有新疆出土南北朝至唐代9具木乃伊和絲織品、絹畫、陶俑、貨幣等漢、唐文物,以及印度犍陀羅石刻和日本繪畫等外國文物。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大型博物館。是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于1997年9月開始擴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史料及多種展示手段反映了從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奮起抗爭、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教育人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2008年1月31日裝修后重新開館,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博物館改造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術、新手段,不但對展覽內容進行了充實,增加了大量新征集到的文物及珍貴圖片以及場景造型,而且對展覽各單元的標題、文字、照片和圖表進行重新設計制作。
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館落成并正式開館。由紀念塔、陳列館、全景畫館三大主體建筑構成。紀念塔高53米,正面為鄧小平題寫的塔名,背面刻有記述中國人民志愿軍光輝業績的塔文。陳列館通過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圖表、沙盤、繪畫、模型、雕塑等,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的歷史。全景畫館陳列著長132米、高18米的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人們在旋轉看臺上觀看,猶如身臨其境,深為志愿軍指戰員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所感佩。
作為一個文化機制,博物館屬于大眾,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所及的范圍,認識和珍惜所共有的文化和身份。唯有與群眾交流對話,博物館才能繼續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物質化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其生命力,完成它的使命。如何使文化發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張春雨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省將建設成分布合理、功能齊全、管理、服務都達到一定水平的博物館建設體系,大館以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為龍頭,其除了自身搞好發展外,還要幫助、支持全省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中小型博物館以營口博物館為試點,提高中小型博物館展示、服務水平;縣級博物館則以建平縣博物館為樣板,加強博物館的基礎性建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