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版專稿 李子豪/文 5月6日,獨立策展人顧振清先生受清華美術學院邀請在清華美術學院做了一次關于《中國當代藝術與策展人》的講座。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中處于不斷攀升的趨勢,并不像一些人所說的進入了寒冰期。
顧振清先生就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做出了得體的定位,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正處于不斷攀升的趨勢,并不像一些人所說的進入了寒冰期,同時他不否認05年以后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存在一定的泡沫,而這種泡沫式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沉淀,而井噴式的中國當代藝術也會隨之穩定,進入穩步的上升和發展階段。
中國當代藝術是由于中國特有的體制所導致的,而這種獨特的環境造就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獨樹一幟,同時也讓世界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對當下中國的人文,生活,人民思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顧先生指出自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從學習和借鑒西方成功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手段外,從威尼斯雙年展上的點綴(春卷)到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和獨立的話語權,從學習到轉化,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這種泡沫式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沉淀,而井噴式的中國當代藝術也會隨之穩定。取而代之的是穩步的上升和發展。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由于中國特有的體制所導致的,而這種獨特的環境造就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獨樹一幟,同時也讓世界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對當下中國的人文,生活,人民思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顧先生指出自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從學習和借鑒西方成功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手段外,從威尼斯雙年展上的點綴(春卷)到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和獨立的話語權,從學習到轉化,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這種獨有的經驗如今開花結果,已經成為外國關注中國的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通道。而且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輸出。
講座中顧先生對何謂策展人(curator)做了充分的分析。他認為策展人的加入是美術館,畫廊走向專業化的一種體現,策展人這個詞起源于六十年代的西方,而今中國已經擁有了像栗憲庭,顧振清,皮力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立策展人。通過十幾年來這些人的不斷努力,把中國當代藝術從地下轉變最具特色的藝術體系,把星星之火燒成了燎原之勢,同時也涌現了像蔡國強、徐冰、張曉剛、方力均等一批具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如果說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成為了一種洪流,那么我們就要感謝這些真正的幕后英雄。同時顧先生也詳細說明了要如何成為一名準策展人所要具備的條件,比如說管理才能,對美術發展史的了解,適當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要具備靈活敏銳的頭腦和與藝術家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只有具備以上幾點才能有望成為一名成功的策展人。講座中,顧先生以自己為例,給同學們講述了幾個他自己成功策劃的展覽,如在上海多倫美術館舉辦的《打開天空》,《兩個亞洲,兩個歐洲》等。讓同學們更直觀的了解接到如何策劃展覽和策展人對展覽的重要性。
最后顧先生談到中國當代藝術還需要持久的努力,來鞏固其在國際上的地位,還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同時需要更多有能力的策展人投入其中,為當代藝術做出貢獻。
講座結束后,顧老師回答了一些同學的提問,把講座推向高潮。兩個小時的精彩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結束。相信通過這次講座會帶動更多的新的策展潮流,也相信這次講更加堅定了每一個從事美術事業的工作者對自己前途的信心,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策展人的隊伍中,為中國當代藝術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顧振清
1964年 生于中國上海。
1987年 畢業于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
現為獨立藝術策展人,常居北京。
主要展覽策劃有:
2003年 “歡樂頌”(木馬記升級版)國際當代藝術展,圣劃藝術中心,南京,中國。
2002年 平遙國際攝影節“日常態度”中國圖片藝術特別展,平遙棉織廠,山西,中國。
2001年 “16屆亞洲國際藝術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研討會策劃:
2002年 “策展與中國語境”國際策展人研討會,遵義,中國。
2001年 “多元藝術生態中的樣板與標準”學術研討會,成都現代藝術館,中國。
講座:
2003年 “50屆威尼斯雙年展零距離”,廣東美術館學術報告廳,廣州,中國。
2003年 “獨立策展與中國語境”,約克大學藝術系報告廳,多倫多,加拿大。
2003年 “中國網絡藝術”,蓬皮杜藝術中心第2影院,巴黎,法國。
1998年 “中國文革時期的宣傳畫”,安大略省中國美術館展廳,多倫多,加拿大。
1994年 “當代藝術與現代社會”,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香港,中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