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面臨盤整
2003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競拍價格屢被刷新,許多藏家,甚至是畫廊經營者、拍賣行負責人都連稱看不懂。祝君波認為,這些讓人驚訝的拍賣數據中虛假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一些作品并沒有真正賣掉,而另外一些也有設套抬價的嫌疑,很可能是歐美炒家將畫價普遍抬高后再賣給中國。他認為當代藝術是突然暴漲,和老畫有一個慢慢上漲的過程不同。另外,當代藝術還沒有明確的學術定位,不象老畫誰排第一誰排第二都很明晰。但當代藝術的優勢在于,真偽問題很清楚,且由于市場很大,當代藝術不會出現大的價格回落,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盤整。
中國書畫:前景很好
2007年拍賣數據顯示,219億元的交易中有大約1/3是書畫。中國古代書畫集中在明清時期,其流傳很少,作品量本身就很少,很多作品無法查到源頭,鑒定也很難。20世紀以來的近代書畫作品,可供查閱的資料很多,保存也相對較好,品相較好,市場也就最好。他說,近代書畫市場面廣人眾,需求最大,單幅價格達到100萬元的藝術家也最多;當代書畫,總體而言市場應該會趨好,因為明清和近代的假畫太多,風險高。目前,新畫的漲幅也最大。例如謝稚柳、程十發80年代的價格是15元/平尺,幾年前賣到10萬/平尺。再如吳冠中的作品,累計銷售總額為4.7億元。現在的藝術家與收藏家的趣味很相近,因此買家愿意花很高的價格收藏,當然里面也不排除炒作的水分,拍賣行的畫家排行榜只有六七成的可信度。總體看來,這個市場有很大的購買基礎,投資和收藏的前景都很好。
瓷雜古董:材質拉動上漲
中國的古代瓷器,拍價最高的并不在國內,紐約、倫敦比內地往往價格更高,因為國外可流通的精品多,甚至其鑒定也好于國內。他說,上億元的古代瓷器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其最大的問題是真偽的鑒定。不過,瓷器總數不可能再增加,會越來越珍稀,因此價格的整體趨勢是上漲。而其他的珍貴材料制成的古董,如紅木家具、玉器,則是材料本身價格就高,加之其藝術性價格自然比較高。目前,這些材質不斷上漲,也拉動了這些藝術品的上漲。
他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本土的收藏力量逐漸壯大,許多流到港臺和國外的文物逐漸回流。2003年后中國的藝術市場出現高潮,吸引藏家更多考慮投資,也拉動了這部分市場的活躍。總體而言,這個市場將會越來越繁盛,因為中國人口眾多,經濟也在不斷發展,需求大于供給,如果排除假貨,這個市場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