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戈雅、波提切利、倫勃朗、魯本斯、拉斐爾……這些進入“藝術史先賢祠”的大師們,讓法國巴黎盧浮宮再一次成為了藝術界爭議的焦點。這一次,盧浮宮向意大利出借上述藝術家的至少130件作品(繪畫、雕塑等),展出5個月(2008年9月19日至2009年2月15日),并得到400萬歐元的回報。
在法國乃至西方博物館界,免費出借藝術品曾是一條基本原則。日本在1980年首先突破這一原則,有償租借他國藝術品舉辦展覽。那時是因為收藏藝術品的博物館重新裝修展廳,觀眾本來也無法欣賞到藏品,利用這個時機獲得一些經濟收入,用以補貼裝修費用并沒有引起非議。但這樣的做法從此被推廣了,并有形成一個新原則的趨勢,即不收租借費,但收取一定的科研費用。在人們還在為是否接受這個新原則爭論不休的時候,盧浮宮高價出借藏品的做法無疑會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這樣赤裸裸的商業傾向引起了一些藝術界人士的高度警惕,他們擔心博物館過多地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其本該具有的公益性大打折扣。他們認為,以前的展覽即使收費也沒有超過200萬歐元,盧浮宮的“創舉”將讓博物館的道德底線變得深不可測。盧浮宮繪畫部主任表示,舉辦這個展覽的首要目的是為科學研究。但這樣的解釋引起了包括盧浮宮文物修復師在內的專家們的懷疑,他們認為400萬歐元的回報讓“本著科學研究的目的”變成了“純粹的借口”,如此高額的報酬讓盧浮宮再一次成為“出賣靈魂”的罪魁禍首。
專家指出,博物館在體現公益性的同時兼顧商業利益,已被大部分人接受,但如何在二者間找到平衡點,也許會成為人們今后一段時間內討論的話題。
盧浮宮高價出借藏品遭置疑
盧浮宮高價出借藏品遭置疑
盧浮宮高價出借藏品遭置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