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時間:4月26日
展出時間:4月26日-6月26日
地點:水墨雍和(北京北二環雍和宮橋北側雍和家園2號樓302)
電話:84211619
羅平安簡介
湖北黃陂人,1945年生于西安,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專,后師從于方濟眾先生,1981年調入陜西省國畫院任創研室副主任,1985年調入陜西美術家協會任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學術委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陜西省國畫院畫師、國務院授予“突出貢獻專家”。
四十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江蘇省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美國哈佛大學東方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濃郁的華章》
范迪安
當代藝術的地域性這個話題受到普遍關注。也引起討論,這是當代藝術更多進入文化層面的一種體現,在此之前的中國藝術,雖也一直有著不同的地域色彩,但主要停留在表達內容的獨特性上,諸如人物題材取地方文化風格,山水形象取特定地理景觀,但未在當代文化的價值取向上體現出地域意識的自覺。然而,到了 90 年代中期,這種情形起了很大變化,當代藝術中萌發出來的地域性意識和特征。成為構筑中國藝術新的生態結構圖景的重要契機。在藝術家那里,地域性的自覺與張揚有可能成為一種實際動力,使藝術創作的觀念與方式都駐落在自己的生活空間里,有著更加真實的藝術出發點。在理論家那里,地域性的提倡有可能成為一種理論策略,既可以包裹各個個體的藝術經驗使之形成關聯,又可以將“地域”作為“邊緣”的同義語。促進畫壇的多樣性發展前景。如此等等,其中的情況頗見復雜。值得深人分析。但無論如何,一個多樣的、具有多種地域性的當代藝術圖景總是富有生機的。藝術的地域性除了地理、風俗的獨特性和地方歷史積淀性之外,還必須有當代藝術的文化共性內涵甚至超前性內容,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這些內涵包括了自我與他人、生存現實與社會環境、地域習俗與時代心理等方面,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文脈與當代文化特征相統一的土壤中滋長的地域性,才能凸現鮮明的創見。
談地域性離不開長安畫派,談長安畫派離不開地域性,這兩者的關系由來巳久。從老長安畫派談到新長安畫派,論者都要將與西北地區的地域文化傳統相連。別的藝術現象可以是由現代文化實驗室制造出來的“試管嬰兒”,長安畫派卻永遠是西北大地母親懷抱中的兒子。蒙受著地域文化土壤的滋養,這個畫派在整體上有著鮮明的共性特征。從藝術創作的心態上看,這個畫派中的成員是穩健的。盡管 80 年代以來整個畫壇潮起潮落,觀念紛爭甚至不能兼容,但陜西畫家卻很少參與到思潮的表現之中,而是穩守關中、沉著地耕耘居于自己的園地。從藝術內容上看,這個畫派信守藝術從生活中來的信念,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都有依托現實生活特別是關注自然的“寫實”特征。厚實的黃土高原及生態環境落入畫家的視野,便生成了陜西水墨藝術充實、具體的西北風儀。從藝術語言上看,這個畫派承繼的是傳統繪畫中大山大水的北方風格,而對地域環境的感受使他們的作品了幾份強烈的甚至悲壯的風云。
羅平安是當代長安畫派中的一員大將,也是一位代表性人物。這個位置是他用相當的藝術功力和強烈的個性面貌贏來的。他的作品擁有長安畫派的一般特征即鮮明的地域文化品格,取景的視野落在極為平凡的鄉村農舍和塬頭坡地上,讓人認識和感受輩輩相傳的西北鄉土歷史。但是,他的畫作反映了清醒的當代意識和當代的地域性意識,突出了把西北自然與現代形式結合起來的觀照角度與表現方式。他用幾乎密不透風的形象布滿畫幅,土地、鄉村和莊稼歷歷在目,甚至如同被照相機鏡頭拉近的一塊局部。細部都裸呈在觀眾的眼前。這種強迫觀者注視物象存在的做法后面,是他主動把握和駕馭自然的態度。他—反長安畫派傳統中以墨為主的技法,落墨極重.落彩以極重,形成彩墨并茂的視覺效果。在造型上。他以短促有力的墨線和緊勁密匝的彩線相滲相接的手法,如織錦瑟般地畫出了硬朗、堅實的物象質地,也畫出了濃郁熱烈的生命活力。曾經以苦澀、荒涼、貧瘠為特點的西北山水意境在他的筆換換成了溫醇、絢麗、輝煌的山水華章。
羅平安這種“老”來燦爛的筆調恐怕是惹人非議的。因為有了蘇東坡“漸老漸熟,乃造平淡”的遺訓,平淡便被認為是一種老到的美,中國畫家的晚年理想只好是將鋒芒與華麗收斂起來,去追求淡遠、閑適和清靜的趣尚。孰不知,這種“一體化”的要求與標準也是束人心性和手腳的。羅平安反其道而行之,偏走老來燦爛之路.這本身就是一種與地域性有關聯的獨特個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