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拍賣機構進駐沙龍展現場
2008年第四屆成都春季藝術沙龍展展出了程叢林、楊寒梅、何工、符曦、曾妮、邱光平、向征、郭燕等230余位藝術家的共1600件藝術作品,作品涵蓋油畫、裝置、雕塑、攝影等多個藝術領域。參展藝術家中大部分都是四川高校在讀學生以及川內的青年藝術家,同時展覽還有來自美國、法國的外國藝術家參展。
與以往大型當代藝術展覽不同的是,此次沙龍廣泛邀請了藝術機構和畫廊參與其中。臺灣山藝術基金會、五千年藝術空間、海上山藝術中心、羅浮紫藝術典藏、成都上藝行藝術機構、天府藝源拍賣等企業、機構和人士已經直接關注或參與2008春季沙龍展。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此次沙龍邀請專業機構介入的深度與廣度前所未有,這必然帶動大批實力收藏機構和個人的廣泛參與,以商業的力量發掘成都當代藝術無盡的潛力。
新亮點
呈現展覽新模式
亮點一:1+1聚合當代藝術力量
一個展覽有230多位藝術家參加,展出1600幅作品!如此規模確實讓人咋舌不已。“能夠有這么多藝術家參展,其秘訣是1+1模式。”展覽相關負責人說,以程叢林、羅中立、周春芽、何多苓等為代表的四川畫派在中國當代油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次展覽便呈現出了程叢林、何多苓等一批名家的油畫精品,但展覽中的1+1模式更讓人眼前一亮。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有研究生、訪問學者、研修生共100多位,如今他們大多成為活躍于國內油畫界的知名中青年畫家。展覽策劃之初,這100多位畫家便一對一地邀請一位自己熟悉的畫家共同展出。這種模式打破了藝術圈子的門檻,體現出本土藝術家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的良好藝術氛圍。有業內人士評價該展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四川乃至中國當代藝術的頂級水平。”
亮點二:藝術品與空間對話
長達2000米的展線,呆板地挨個掛上藝術品,藝術品的魅力會不會被單調的空間所淹沒?答案是肯定的,此次沙龍展當然不會如此陳列作品。此次展覽采用了藝術與空間相互映襯的最新展陳模式,讓藝術品與空間對話,利用空間的結構布置,發揮其最大的藝術魅力。此次沙龍展分為系列組合展(雙人、三人、多人組合)、主題繪畫展、展·靜物、展·風景、展·人物等10個分支展,它們全部都依托了展廳空間的結構,將油畫、裝置、雕塑、攝影等藝術作品有機地整合起來,打“藝術組合拳”,呈現出更新一層藝術語言。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展覽開放的理念和多元的展陳方式對成都未來的大型藝術活動具有示范意義。
新格局
雙年展、春季沙龍 成都當代藝術“雙子塔”
中國著名油畫家、四川大學新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程叢林教授在四川大學油畫碩士研究生培養教學指導工作中,明確提出了油畫碩士研究生要面向社會、面向國際,不能封閉在教室中,要關注社會,要被社會關注的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2004年春天,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碩士研究生們在成都一家會所舉辦了第一次沙龍性質的畫展,從此該沙龍畫展已先后成功舉辦了3屆沙龍展,并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次2008第四屆成都春季沙龍展規模空前,不僅擴大了本土當代藝術的社會影響,更引起了藝術投資界的重視。
作為成都當代藝術的“金字招牌”,成都雙年展是中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展之一,也是成都當代藝術的一大品牌。目前,成都雙年展已成功舉辦了3屆,每屆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和世界的名家和新人前來參展,國內外的畫廊老板、藏家、藝術經紀人更是聞風而動,蜂擁而至。他們不僅帶來了最新的藝術資訊,更開拓了人們的視野,讓成都當代藝術始終流著最新鮮、最動態的血液。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屆關注當代油畫與雕塑不同,成都雙年展從第三屆開始便以新國畫為主題,關注主流藝術新動向。
業內專家評價,成都雙年展廣泛吸納當代藝術精英前來展覽,而成都春季沙龍展則“苦練內功”,展示本土當代藝術新勢力。這兩個藝術展覽猶如成都當代藝術的“雙子塔”,促進成都當代藝術更快速地發展、壯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