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一位“鶴立獨行”者——汪建偉大型新作展《人質》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隆重開幕。展覽引起了藝術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開幕當天證大現代館人頭攛動,國內眾多知名策展人、藝術評論家、理論家甚至哲學家、歷史學家都集聚展覽現場,許多年輕觀眾簇擁在藝術家汪建偉周圍連連發問。
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館長沈其斌表示,汪建偉不是一個容易被歸類的藝術家。他對知識和認知的經驗、關系、系統有著獨到的思考和表達,正因此他始終在他的創作和思考中對不確定性和存在不確定性的關注和呈現構成他創作的一種方法論。這也是激起“證大”走進他、觀看他并萌動與之合作的動因。
目前,中國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好比一輛暴走列車。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巨變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否認。在這個新時期則有必要退后幾步來冷靜檢視中國當下的現實,從內外兩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神話。2008年,中國的現實是身處一組復雜的關系之中,其中既有事實,也有偏見、誤解、神化和否定。藝術的影響力建立在國際環境,政治、經濟和跨社會的條件與物質基礎之上。一方面,20年來,中國培養出了一大批非同尋常的藝術家;另一方面,研究和梳理工作卻很滯后,很少真正把中國文化藝術的進步放在中國再度崛起這一大背景下來討論,對隨之可能或將要衍生出來的事物也沒多作探究。
汪建偉的創作思路引發了藝術與文化之間種種耐人深思的問題。策展人皇甫秉惠女士認為,汪建偉是一個清醒的具有批判精神的藝術家。由此,展覽主辦方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在展覽第二天還組織了一場隆重的學術論壇,名為“什么是可能的?——中國文化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之可能性”。尤倫斯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 桑斯、中國文化與思想史學者(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中國文化遺產工程主任)白杰明、荷蘭獨立策展人瑪麗安娜·布勞娃、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主任黃專、北京一石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策劃總監史建、哲學家、藝術批評家汪民安等十多位海內外文化界、學術界和藝術界的專家、學者以及藝術家都出席了此次論壇。
論壇針對當代藝術在文化中扮演了如何的角色,以及藝術與其他學科和實踐之間產生了怎樣的關系等等問題進行了闡述。用一系列更為廣博的哲學命題重新審視藝術理論和文化理論,闡述各種亟待探討的文化和社會問題,得以審視藝術在不同領域(文化、社區、學科)構建關系的方式。主辦方表示,對所有想要了解中國的方方面面的人來說,此次論壇將是一個對話的開始,讓世界了解這條覺醒的東方巨龍。
汪建偉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就活躍于中國藝術界,是目前中國唯一參加過當今國際上最重要的“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和“巴西圣保羅雙年展”三大國際大展的藝術家。汪建偉的作品是跨媒體、跨學科的。裝置、影像等藝術表現形式幾乎會出現在他同一件作品中。他作品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超越了審美,讓人震撼。他擅長用現實生活中的具像材料來探討抽象的觀念。因此,有人稱他為“裝置藝術家”、“影像藝術家”,也有人稱他為“導演藝術家”、“空間藝術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