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識王來文,是在走進他的畫室。清明時節,細雨綿綿。來文老師執壺沏茗,茶香四溢。來文老師中等身材,便裝著身,溫和面孔,學者氣度,幾縷銀發略顯出歲月的痕跡。他儒雅一笑,“現在我的生活非常規律,周一至周五正常工作,下班時間及周末,我基本上都會在畫室中讀書或者作畫。今天下班,我依然象往常一樣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以備翻閱。”上班、圖書館、書城、畫室,點連成線的生活象古箏上的弦一樣看似靜寂、呆板,卻不知玉手拂動后演繹出的悠揚、玄妙的天籟之音,令人即刻頓入靈幻之境。步入來文老師的書畫世界,恬淡、清秀的國畫藝境同樣讓我們感慨頓入清涼美妙之境。
初賞來文老師的寫意花鳥,出水墨荷、溢香紫藤,讓人觀之而后心境頓寧,妙意無盡。福建省著名書畫評論家何光銳曾評價道:“觀王來文的寫意花鳥畫,有清雋純和之氣,而無邪甜俗賴之習。究其原委,即在從正格入,以雅逸出。于法度中尋空闊道理,于超邁中下切實工夫。”來文老師的畫觀形入境,堪稱形神兼備,題材多為荷、藤、海棠,作品在清氣、逸氣頗足的同時又不失大氣。而這樣達意的作品恰恰離不開來文老師聰慧的心智和深厚的藝術素養。
智聰早入畫妙境 濃墨淡彩總相宜
王來文 ,1968年生于福建漳浦,這里也是明代大儒、杰出書法家黃道周的故里。漳浦,地屬東南沿海,這里氣候溫潤、枝繁葉盛、花香果碩,四季如是。來文生于斯,長于斯,從小就表現出對美的敏銳觀察力,身邊的山山水水、青草綠樹、紅花紫蔓都曾令他醉心,觸動他內心對美的最初的樸素而真切的感悟,冪冪之中促就了他日后揮墨繪景的藝術創作之路。
美景入畫境,畫功作橋梁。王來文的藝術之路由此徐徐展開。他在少年時期受教于家鄉的民間畫師,當時所畫的題材多如龍、鳳、關羽等民間作品,后主要從事民間浮雕雕刻藝術。1986年就讀廈門大學藝術教育學院、廈門藝術館合辦的美術培訓班,師從黃永砯先生。1987至1991年,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期間,他連續四年榮獲國家一等獎金。199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學士學位,并榮獲“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此時的王來文已經初顯出不一般的超人靈智。
正規、系統的國畫科班教育讓王來文在名師的指點、教誨下迅速成長,在畫風上他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國畫藝術創作上,他更是找到了可以自由馳騁、揮灑自如的美妙畫境。
早年對草草木木、山山水水的記憶,對美的真切感悟,此刻如池塘青草般在腦海蔓延,王來文展卷揮墨,文思如泉,頃刻從他的筆端汩汩流出。
出水之荷,濃墨揮就,婷婷而立;隨風輕搖,盈盈之而欲出。
紫藤攀巖,淡彩著色,素雅清新;逐風散香,濃濃之而欲聞。
墨荷、紫藤為來文老師筆下之常見素材,他善表藤情荷韻,喜用濃墨淡彩,相形相宜,活色生香。
畫功如此深厚精到,意境勾畫如此高雅別致,這種功底呈現在中青年國畫家身上實屬少見,難能可貴。
精進筆墨以傳情 修身養性至高境
近年,來文老師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花鳥畫藝術的探索與研究。在藝術創作上,他注重意境、意趣、意味、意蘊,他說:“寫意絕不是隨意,也不可輕言率意。所謂“無意于佳乃佳”指的是創作的最高境界,并非探索階段的目標?!彼鲝堄脤W術的高度來要求寫意畫,作畫過程應該是“講究”的,是“用意”乃至“煉意”的。來文老師的畫技一直在提升、精進,基本上半年即可上一個臺階。技之提升飛速,而入道日深。在得道與悟道的藝術追求上,來文老師還在不懈努力。
筆墨之道,本乎性情。中國畫是表現“心性”的藝術,寫意花鳥尤為講求創作主體的“性靈”,強調“以形寫神”,傳達主體的思想和情感。來文老師主張修身養性,提升綜合素養,由此來追求更高的書畫意境,傳達恬靜、溫和的“心性”之美。他說:“學識、修養、畫技三者應當并舉,相得益彰。由畫技入門,用學識、修養提升畫技。我現在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涉獵范圍很廣,不僅僅是國畫藝術類書籍,還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等,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雖然這些看似與我的國畫創作無關,但是,這些都是在提升一個人的素養,而且,很多東西都是融會貫通的,我從音樂中、從文學中尋找出更多的創作靈感,美的韻律是相通的?!?BR>
由此可見,畫品與人品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容回避,《圖畫見聞志》有云:“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當然,此處的“人品”不僅僅是簡單的道德評價,還應包括了氣質、胸襟和學養。
來文老師能于繁囂塵世中覓得一方清涼境地,公務不誤,畫技不怠,人際關系和諧穩定,家庭生活美滿和睦,其人品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來文老師碩果累累,成就輝煌。他的作品屢屢應邀參加全國性的藝術展覽,在全國學術界影響日益擴大。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閣、省國賓館、省政協、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國內有關收藏館、政界高層領導以及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所收藏。
生生色色 從從容容
1991年,王來文從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先在一所院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多年。之后調入福建省委宣傳部,再后來在省文聯,而后就是現在的美術家協會,王來文的工作一直做得有聲有色,而這些與藝術創作并行不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生活、藝術創作往往難以兼顧。而王來文卻將這些經營得有聲有色,輕松自如,這不能不讓我們佩服他的旺盛精力以及聰慧心智。
對于美協的工作,王來文秘書長頗有見解:“美術家協會是一個組織,更多地要發揮它的倡導、組織、協調、服務的作用,在全省范圍,我們在藝術平臺上大家人人平等,每次大展我們都會得到美術家及美術工作者的積極參與,獲獎作品也不分界別,不受社會地位高低影響。就象“情系海西——2007福建當代藝術大展?中國畫展”中,我們慎重而巧妙設定規則,比如我就沒有參加評委團,基于評委是我請的,我的參與可能會影響到評獎結果。這樣,我們從方方面面考慮,盡可能地保證程序上的公正。此次大展,獲獎的12幅作品中就包括一位邊遠老區鄉鎮女教師的,還有一位大學生的,這樣的結果令所有參賽者都沒有疑義。我們致力于為福建美術界積極營造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學術競賽,積極健康向上的學術氛圍,希望能夠在盡可能大的程度上推動福建美術界群體的健康、良性、快速發展繁榮。”
與來文老師握手道別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屋外細雨已止,夜靜似水,路旁紫藤著露開放,微風吹拂,傳來幽香陣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