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比亞利茲的歐也妮別墅,衣香鬢影,觥籌交錯,歐也妮皇后挽著丈夫拿破侖三世款款走來,她胸前熠熠生輝閃耀著的一枚鉆石胸針,吸引了在場無數貴族的目光。這位皇后引導了那個時代的時尚潮流,而這枚蝴蝶結胸針也正是因為她的青睞而開始了輝煌之路,幾經流轉后,它將于5月出現在紐約佳士得拍賣場上。
這場名為“鑒賞者之眼”的珠寶寶石專場拍賣中,這枚胸針估價為400萬至600萬美元,與它一同參與競拍的,還會有少女胸針、粉紅色鉆戒等115件重要拍品,這些珠寶反映了拿破侖時期珠寶美學特征,以及記載了新裝飾藝術珠寶時期歷史。它們的提供者歷時近40年,搜羅了來自拿破侖三世時代、新藝術時代以及新裝飾時代的眾多精品。
此次拍賣中的“蝴蝶結胸針”,是來自當時巴黎設計師弗朗索瓦·卡拉瑪的設計,歐也妮皇后的本意是制成一根腰帶,但出來的效果卻并不滿意。設計師遂靈機一動,在下擺處增添五條鉆石鏈和兩條鉆石流蘇改為胸針,使其更添奢華,果然博得美人一笑。胸針的中心圖案為蝴蝶結,優雅迷人,細小的白鉆在鑲銀的襯托下愈發顯得閃亮。放在手心仔細觀賞,還能看見由純金打造的底層,材質較硬的黃金(210.15,-0.17,-0.08%,吧)能保護衣服不受上層銀的侵蝕??季康氖止そ涍^歲月的磨礪,雖然鑲銀逐漸變黑,卻還是絲毫沒有損害它的光彩。據說,歐也妮皇后在眾多珠寶中對這枚胸針情有獨鐘,后來她將這枚胸針點綴于緊身胸衣之上,可見她對這件作品的喜愛了。
翻開浩瀚的珠寶史,1852至1870年的拿破侖三世時期著實濃墨重彩。這一時期最大的珠寶收藏家就是皇室家族,而拿破侖三世的皇后歐也妮更是珠寶的頭號擁躉。這位西班牙出生的皇后,以她的美貌與時髦的打扮,成為整個歐洲的焦點。歐也妮醉心于珠寶,也正是因為她的癡迷,讓這一時期產生了眾多令人贊嘆的瑰寶。這一時期的珠寶崇尚浪漫主義情懷,經常選擇蝴蝶結圖案,與服飾本身選用的蕾絲等材質相映襯。同時,大自然的元素也大行其道,動物、植物等花樣比比皆是。在材質上,天然珍珠等也被奉為上品,大量出現在那一時期的宮廷首飾中。
這枚蝴蝶結胸針后來歸屬于紐約的社交名媛卡羅林·愛斯特,與歐也妮皇后一樣,愛斯特夫人在“鍍金時代”階層分明的美國社會有如一位女皇,主導著上流社會。這枚胸針曾在愛斯特家族傳承了100余年,卻還能完好的保持原貌,實屬不易。相較之下,更多的歐也妮皇后藏品在漫長的歲月中或流失,或損壞,再難一窺其原貌了。來自佳士得的資深珠寶專家江玉娟介紹說,“珠寶價值,除了取決于大小、成色等自然因素以外,更要看珠寶背后的故事或者是象征意義。若是有背景的珠寶往往是同類珠寶價值的三倍左右。蝴蝶結胸針,因為前后的兩位佩帶者而價值不凡?!?
在此次拍賣中,一枚雷諾·拉里克設計的少女圖案吊墜也十分引人注目。這枚吊墜曾在1900年的世博會展覽過,靈感來自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傳統少女形象。吊墜中的少女頭戴帽子,身穿傳統服飾,神情溫婉動人。
雷諾·拉里克的作品是法國新藝術風格的最好見證。在他的珠寶設計中,大量運用來自自然的圖案裝飾,他對材料的選擇也極富想象。女性是拉里克設計中最愛用的主題。
新藝術時期是珠寶史上不得不提的另一個時期,此次拍賣中不少作品正是誕生于此期間。新藝術風格誕生于19世紀末,當時的藝術家開始逐漸摒棄維多利亞時期堂皇嚴謹的設計風格,轉而開始傾心于不對稱的曲線,被神化的人體,花卉,怪異的動物和纏枝都是他們慣用的題材。選材上,新藝術主義設計師多選用珍珠、蛋白石和琺瑯等材質,全然不見鉆石等的痕跡。雖然材質沒有那么名貴,卻自成一體,顏色和材質的搭配完美,塑造的內容栩栩如生,尤為傳神。
拿破侖三世時期和新藝術時期在時間上相差了僅20年,但珠寶美學的發展卻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經歷了一個分水嶺。在大部分收藏家看來,這兩個時期流傳至今的作品數量稀少,且多為精品,是珠寶收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皇后舊物,拿破侖珠寶美學紐約盡現
皇后舊物,拿破侖珠寶美學紐約盡現
皇后舊物,拿破侖珠寶美學紐約盡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