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南京閱江樓,俄羅斯功勛藝術家蘇沃洛夫·伊格爾·費拉吉米爾也維奇看到樹枝上跳躍的喜鵲很是驚喜——喜鵲在俄羅斯被譽為神鳥,只在山好水好的地方出沒——這說明這塊土地沒被污染,也似乎預示著接下去近半個月的南京寫生將是一次愉快之旅。
蘇沃洛夫來中國,是應南京市文化局的邀請,與另外三位俄羅斯功勛藝術家安納托利·尼柯爾斯基、普吉村·列昂尼特·瓦西里耶維奇、茹柯夫·佛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一起參加“名城繪——2008中俄著名藝術家油畫寫生創作活動”。普吉村是俄羅斯著名的無手畫家,對此次寫生創作非常感嘆,因為在俄羅斯,政府全方位支持藝術創作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4位俄羅斯功勛藝術家,對南京有著共同的親切感。南京曾是中國油畫的中心,李鐵夫、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樑、潘玉良、吳大羽、秦宣夫等都在南京留下足跡和作品。新中國成立后,南京油畫家張華清、徐明華等曾赴蘇聯學習油畫。而且,此次同繪南京的中方畫家張華清、戴澤、李竣、諶北新、張自申、鮑加,有些在上世紀50年代公派蘇聯時,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些曾在中央美院馬克西莫夫油訓班學習,與他們在藝術上有過交流。
中俄11位老藝術家,均在70歲以上,一輩子追求現實主義藝術。時代發展,社會變革,藝術思潮風起云涌,人們對現實主義的態度和理解,經歷了不少變化。他們如何看待又如何面對當前的處境和形勢?
俄羅斯:政府不扶持作品受追捧
盡管俄羅斯政府對發展民族藝術已經不再給予任何保障,4位俄羅斯藝術家仍然懷抱現實主義理想,堅定地認為現實主義屬于人民,人民需要現實主義,現實主義與人類同存。據介紹,目前在俄羅斯,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教學的畫家占多數,多數美術院校堅持現實主義藝術。
蘇沃洛夫說,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取消了基金制度,畫家的生活因此備感艱難。政府給畫家的退休金微薄,他個人每個月僅僅100多美元,靠退休金維持生活非常難。過去,基金制度的運作模式是由政府定題目,畫家提供畫稿,委員會認可后,畫家花一兩年時間進行創作,作品完成后參加全國美展,優秀作品進入博物館收藏。而現在,由于政府不再扶持創作,畫家為謀生只好畫市場認可的題材,重大歷史性題材少有人問津。由于缺乏組織,年輕人對現實主義的熱情已經遠遠不如上一輩了,但因為市場認可現實主義,他們多創作以靜物、風景、人物為題材的作品。
安納托利介紹,通過畫廊銷售的現實主義作品大多數被國外買走了,尤其是英國、美國、荷蘭等。“我的素描早就被英國人全買走了。”安納托利說,因為嚴格的學院派作品在其他國家已經沒有了,所以國外市場非常追捧現實主義藝術。
“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曾經是現實主義的一座高峰,現在面臨著發展的困境。我們的作品多被國外收藏了,自己的國家卻沒有留下來。”蘇沃洛夫充滿憂慮。提起上世紀60年代,政府在城市居民樓的最高層為畫家建高達5米的大畫室,他非常懷念過去的好時光。
除了政府不再支持的現狀,現實主義在俄羅斯也受到各種藝術思潮的質疑和挑戰。安納托利說:“回頭看,社會政治、經濟變化巨大,文化界花樣翻新。但人們已經看夠了各種新花樣,渴望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美在大自然,藝術家發現、表現美,并且傳達給人民。為什么人們參觀博物館時在大師的作品前戀戀不舍,因為那些作品從自然、人性中發現了美。在當代,人民需要美,我們也需要表現美。如果藝術為形式而形式,為新而新,沒有內容,我想肯定不會長久,人民也不會接受。現代藝術家像康定斯基值得稱贊,他有扎實的基本功,但有些人毫無功力,靠打旗號欺騙人民。”
茹柯夫說,曾經紅火的政治波普是制作者、投資者高價買通理論家操作的藝術,無法與現實主義相提并論,“他們能拿出與約干松較量的作品嗎?”
他們堅信,俄羅斯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民喜好是現實主義生長的肥沃土壤。他們堅信,不管科技怎樣發達,機器如何先進,現實主義對人類思想情感的挖掘和表現,任何思潮和流派都代替不了。
中國:現實主義是多元中重要的一元
與俄羅斯畫家相比,中國畫家沒有經濟上的憂慮,國家昌盛,生活有保障,作品市場也不壞。經歷過重重苦難的那一輩人對衣食無憂的生活很滿足,他們對金錢沒有強烈的欲望,市場上人家作品的一波又一波的天價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心。對于學生作品價錢拍得比老師高的現象,他們處之泰然,因為有些學生確實畫得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創作氛圍寬松,文化多元化發展,他們非常認同,但讓他們不安心的是藝術圈中有太多的“看不懂”現象。
“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拍得比倫勃朗的高,因為倫勃朗屬于過去,而他們的作品是當代的。”張華清和老朋友們對此“看不懂”。他覺得很奇怪:“我們的作品表達的是當下的生活,怎么就不當代?”
老藝術家們對張華清的發問表示共鳴。張自申反問:“為什么反現實的觀念藝術才能被稱為當代?繪畫的目的僅僅是要推翻過去嗎?”對于現在繪畫越來越忽視造型,他說:“我在美國芝加哥看了很多現代舞,現代舞對基本功要求非常嚴格,為什么繪畫就不需要基本功?”
他們看不懂一些作品極盡丑化之能事,居然還會引起轟動,還有人為其吹捧。李竣舉了個例子:“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博覽會,碰到我的一位學生,他是河南人,姓張,見到我趕緊叫老師,讓我看看他最新創作的作品——行為藝術圖片。圖片中,一個裸體蹲在廁所上,滿身都是蒼蠅。我一看,第一反應就是,這哪里是藝術?!”
他們堅信現實主義藝術是社會的反映,但他們并不排斥現當代藝術。鮑加坦言:“每一代人對藝術的感受不同。我們這一代人接觸西方太晚,信息量不如現在豐富。西方藝術講究形式、張力、感染力的寶貴經驗,我們研究得少,這是我們的缺陷。”
讓他們憂慮的是,有些畫家完全是機會主義者,一味迎合西方的政治需求,在市場前喪失了藝術信仰。“某些青年藝術家比我們還‘落后’,我們不愿畫單一的題材內容,愿意多做嘗試。相反,他們一旦某種模式被西方認可后,陳陳相因,不斷重復自己。”鮑加說。
讓兩國藝術家欣慰的是,現實主義在中國一向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南京市文化局積極策劃、精心組織的本次活動也代表了政府的姿態。而且中國的一些企業也參與支持,南京國際梅花書畫院承擔了全程寫生所需的各項費用,南京市四方當代美術館表示將負責展示此次寫生創作的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