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力鈞、岳敏君、俸正杰、張曉剛這些如今在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知名畫家,他們10年、20年前的舊作究竟是什么樣子?在北京798工廠藝·凱旋藝術空間,舉行“新約”中國當代美術名家早期作品展。
做個假設,如果有一天你在自己的創作領域里達到了一定成就,那么你最樂意讓自己的哪些舊作公開呢?藝術家們在達到一定知名度后,以舊作示人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它不僅有趣,于作者、于觀眾也各有意義。
2008年3月15日到4月12日,名為“新約”的中國當代美術名家早期作品展,在北京798工廠的藝·凱旋藝術空間開展。這個展覽中的作品包攬了目前在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知名畫家的舊作,諸如專畫禿頭無賴的方力鈞、專畫猥瑣笑面人的岳敏君、專畫艷俗紅配綠的俸正杰、專畫尖臉人老照片的張曉剛等等。
藝·凱旋藝術空間在798很好找,從二號院進去一直走,在路左邊有棟刷著“中國共產黨萬歲”標語的紅磚樓,灰色的鐵門,進去就是。展廳分為兩層,如果趕上中午工作人員吃飯,二層就暫時謝絕參觀5分鐘。
如果不以畫幅大小論,毛焰1997年的作品《小山的側面像》在一樓展廳里是相當醒目的。這位擅長人物肖像的畫家,筆下的人物有些你可能喜歡,有些你可能不喜歡,但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致力于捕捉人物瞬間表情內隱藏的真實性格—而這恰恰是照片有時辦不到的事?!缎∩降膫让嫦瘛樊嬅婊薨?,表現手法也沒有他近期作品的自在隨意,但仍不失為“心靈捕手”的佳作。而與《小山的側面像》正相反,展覽中更多的畫是通過描繪并夸大人物的外在面具來表現人物深層靈魂的。比如俸正杰同樣繪于1997年的《浪漫旅程18號》和岳敏君1998年的作品《塔》。
《浪漫旅程18號》是《浪漫旅程》系列中的一幅,采用該系列標準的正方形尺寸,畫面主角依然是新婚當天身著婚禮服的夫妻。如果忽略大紅大綠的色彩運用和人物表現上的神經質,實際上對普通中國百姓的狀態把握是非常寫實的,其中尤以男性(丈夫)的刻畫最為傳神,第18號作品也不例外。畫面的邊緣照例有非常小的類似羅馬角斗場的奇怪小建筑和拍婚紗照的小人作為遠景,照例有藍天、氣球等“傳統元素”,這些色彩和元素我們在照相館見得很多。岳敏君的《塔》沒太多好說的,粉白色的藍天、肉粉色的裸體男人、面帶著招牌式的笑容、摟著荷蘭阿姆斯特丹西教堂的塔尖,它的“可譯性”是豐富多面的。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也和前兩者一樣,是從外部形象入手的,也是最常被雜志引作插圖和封面的那一類作品,它們初看之下非常惹眼。
一樓展廳還展出了方力鈞1984年的作品《鄉戀之二》。這是畫家早年求學期間所僅剩的兩幅習作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類似這樣的作品是不可能在當時的畫展中出現的。而迫于當時美術界主流審美的壓力,在創作這幅作品時,青年方力鈞作出了年輕藝術家必然的一些妥協,比如他保留了畫面中的農村人物,并且按“正?!钡姆绞矫枥L太陽光。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幅畫只是“稍微偏離一下正常的軌道”。
參與此次畫展的兩位女畫家喻紅和蔡錦的舊作,帶有明顯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特征。喻紅1989年的作品《肖像》中的女人,留著90年代初從香港流行到大陸的鬈發。蔡錦1990年的作品《變幻中的旋律》色彩壓抑,舊時代氣息撲鼻。
而同樣留下舊時期痕跡的作品,還有二樓展廳的《消費形象 No.13》,它是畫家祁志龍1993年的作品。綠底大紅花、泳裝女子寫真、青年毛澤東頭像輪廓水印等元素拼湊在一起,以期造成視覺上的沖擊和批判力量。在二樓展出的畫作中,周春芽的《綠色的黑根—名牌時裝》和曾梵志的《跳水》也相當醒目,兩幅畫都創作于1997年。
和其他那些畫面風格粗野、象征性突兀、仿佛在爛泥塘里和藕一起長大的作品相比,劉野的《還豬格格》在這次展覽中是一個另類。畫面背景介于磚紅色與橘紅色之間,露出乳房的卡通女孩懷里抱著一只閉著眼的小豬。可以肯定并且令人羨慕的是,劉野依然在畫他小時候就一直試圖表現的某種東西,這暗示出畫家良好的成長背景。他的作品從維米爾、保羅·克利和蒙得里安等同樣迷戀于“純凈表達”和“色彩搭配”的前輩身上吸取了很多營養。單看這一幅畫,你或許會擔心畫家的動機,但如果你曾看過他創作的與舞臺紅帷幕有關的《啊呀!》和《旗艦》以及充滿孩子式悲傷的《阮玲玉之二》,就會相信他的作品良心—這也引出此次畫展的重要特點:整體而言,這個畫展是為了解和喜愛這些參展的年輕畫家所準備的。不熟悉這些畫家的觀眾則很難從本次畫展單一的早期作品中了解藝術家的藝術發育史。
本次展覽照例不可以拍照。一位女工作人員甚至站在二層對樓下偷偷拿出相機的參觀者發出警告—可見女性有時更執著于自己的責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