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畫壇最活躍的女性畫家之一,雷雙的作品一直都備受藝術界、收藏界和藝術市場的關注。2008年4月20日至5月3日,由中外藝庫畫廊主辦的“非常花—雷雙作品展”將在中國美術館正式舉行,嘉德在線屆時將舉行網上同步展覽、拍賣部分作品。本次畫展是雷雙繼199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雷雙油畫展—世紀女性藝術展”后,第二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個展。
雷雙,祖籍湖南長沙,生于書香世家,河南省美術館國家一級美術師;自1993年始成為臺灣隔山畫館、臺灣河星畫廊、美國GLOBAL FINE ART 畫廊、英國倫敦BLOXHAM 畫廊的代理畫家;1996年應美國女藝術家聯盟之邀參加在紐約聯合國大廈舉辦的BEIJING AND BEYOND 國際巡回展;作品曾在美國紐約的OMNI畫廊、芝加哥的ARC畫廊,奧克蘭大的MILLS學院畫廊,華盛頓州立大學畫廊展出;2003年系列作品在英國倫敦參加國際藝術家聯展;并且多次參加1990年以來的全國性美展;1999年油畫《夜與晝》獲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頒發的亞太優秀藝術獎。
雷雙曾說,“我在尋找能夠體現精神力量的視覺形式,希望作品釋放出精神能量;希望當代性由繪畫性呈現?!?自90年代以來,雷雙的創作一直以花為主題,不斷發展、演繹出多個系列的作品。追溯這些系列的漸變反映出“精神”這個畫家苦苦尋找的“目的物”的輪廓和脈絡,在隨著創作的不斷前進而逐步清晰。她在花的這個主題中,一方面表現著黑暗的空洞,死亡的空白,一方面又顯示出生命和光明的力量,給人以美的激情;一方面帶給人絕望,壓抑和陰冷的視覺體驗,一方面又流露出光明不可遏止的普照。作品中死亡的黑色和生命的金色碰撞交響,若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肖氏說他的每一部交響曲都是一部墓字銘);在生與死、光明與黑暗邊緣綻開的花朵,則時刻在彰顯永夜的探索和生命不屈的意志,仿佛殘雪筆下的文學世界。這種作品內在的精神深度,折射出雷雙對當代性的理解,和對當代性日趨完美的繪畫性展示,也使她的作品日益受到歡迎。她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美國WCA機構、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臺灣聯合法律事務所及意大利、美國、英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多家機構及私人收藏。
關于藝術的當代性,栗憲庭曾說,“當代藝術繼承了現代藝術的新的語言模式,更偏重表達人的生存環境給人帶來的各種感覺。”而中國當代藝術和中國藝術家“一開始就面臨著現代和當代的雙重任務,既要尋找新的語言的可能性,又必須面對自己的文化和生存環境。”在用繪畫呈現當代性的探索中,欲望與死亡成為雷雙創作的主題,而植物花卉則成為其首要的創作題材。

雷雙在其作品《向日葵》中的探索,正印證了栗憲庭的判斷。作品中向日葵的雕塑般的體積,是它們花瓣零落之后卻依然飽滿充實的贊許。形色各異的葵盤在畫面中組成壯麗的生命畫卷。每一個葵盤像天體般呈現出光芒,盤旋于紅色的宇宙中。那鮮明的色調也是作畫者內在光明的投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