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致觀眾激增
免費開放仿佛是一道閘門,一瞬間釋放了公眾對博物館的熱情。
“從前這里一張門票30元,家里來四五口人的話,不算小孩子也要上百元,普通老百姓肯定要尋思一下進不進。”劉文榮老先生說,吉林省博物院免費開放前,家人從沒來過,“我倒是來過,但那也是30多年前的事了。這回免費開放,就不存在這種顧慮了。”
967、650、130、1550……白色的便箋紙上,詳細記錄著吉林省博物院自3月27日免費開放以來的觀眾日流量。“免費開放后,觀眾數(shù)量增加了10多倍。”吉林省博物院宣教部主任張淑娟給出了趨于保守的估計,“免費開放前,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修復文物上,那時展廳挺冷清,每天有100多位觀眾算多的,少時可能要以個位數(shù)來計算。”而在這張便箋紙上記者看到,有多日的參觀者突破1000人。
“我們第一天免費開放就迎來了2800多人。”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柴云霞介紹,該館自3月13日免費開放后,觀眾日均從200余人增加到千余人。同屬我省首批免費開放的日偽統(tǒng)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文物館,情況也與上述兩家相差無幾。
省內16家博物館明年全免費
這些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來自于一紙通知。
今年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從2008年3月份起,全國2400多家博物館、紀念館中,將有1100家在2008年3月到2009年里,陸續(xù)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從世界范圍來看,也屬罕見。”吉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剛說,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舉措。今年3月,吉林省3家博物館相繼向社會免費開放,更好地發(fā)揮了社會功能。記者在吉林省博物院采訪時看到,吉林藝術學院鑒定與修復專業(yè)把課堂也搬到了這里,老師帶著學生面對藝術品直接開講。
李剛介紹,我省共有16家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將在明年全面免費。至于偽滿皇宮,按有關通知要求,系屬遺址類、古建筑類,暫緩實施免費開放。
資金只能“拆東墻補西墻”
觀眾多了,錢從哪里來?這是個很撓頭的問題。
幾家博物館均表示,從前的門票收入并不多,每月幾萬元,即使不收,影響也不大。關鍵在于,由于免費開放使觀眾人數(shù)激增,保安、解說員、保潔員等崗位均需補充,空調、座椅、衛(wèi)生設施、食堂等諸多硬件需要加強,由此帶來的開支大幅增加,讓各家博物館感到難堪重負。
“觀眾一多,首要考慮的是文物安全問題。”張淑娟說,省博物院免費開放后,雇傭了30名保安,從工錢到午餐,每年為此支出會超過50萬元,“新上的安檢門,也花了兩萬多元。”
“各家博物館在財政上拿的錢主要用于支付工資,免費開放后,他們由于支出增加,只能先行墊付,確實碰到了暫時困難。”李剛說。
張淑娟坦言,現(xiàn)在吉林省博物院投入的資金,大多是“拆東墻補西墻”。“把準備用于辦展覽的錢,先挪過來用。”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的情況也類似,該館宣教部主任柴云霞說:“免費開放近一個月,只能靠館里的老底兒支撐。”這兩家博物館人士均表示:“短期看沒問題,長期下去很難支撐。比如電費,如果交不上導致停電,就只能閉館了。”
未確定財政補貼何時到位
談到免費開放后的經營,幾家博物館人士都用了“苦苦支撐”這幾個字。
事實上,國家財政對此已有明確說法。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在電話中告訴本報,國家財政將會對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予以財政補貼。這筆經費的測算主要依據(jù)三個方面:門票補助部分;增量補助部分;改造提升補助部分。初步核算,國家財政今年至少要為此補貼12億元。
“我們知道國家財政有補貼,但這筆錢還沒有到,現(xiàn)在我們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免費開放是一件好事,當然要盡力去做,但也希望這筆經費能下來得快一些。”張淑娟透露,首都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經費都已到賬。
對此李剛表示,省內博物館遇到的這些困難只是暫時的,財政補貼到位后情況就會改變,但至于補貼究竟何時到位尚不清楚。就在記者采訪李剛時,還有博物館把電話打來,詢問經費的問題。吉林省財政廳有關人士則表示:“國家很重視這件事情,經費應該會很快到位,但現(xiàn)在確實還沒有準確的時間。”
地方財政需先行一步
就此問題,國際博協(xié)中國博物館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吉林大學文學院博物館學系教授史吉祥接受了本報采訪。
“據(jù)我了解,這次免費開放的程序與以往不同。國家有關部門并沒有事先下發(fā)內部文件,而是選擇在媒體上公布消息,這讓地方有些措手不及。按上面精神,財政補貼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兩塊組成,而包括吉林在內的許多地方財政,還在觀望上面的經費是否下來。”史吉祥認為,上級部門既已做出承諾,這筆經費必然會到位,“地方財政要先有個姿態(tài),不要一直等,按照規(guī)定的比例,先來扶持一下博物館,如果現(xiàn)在都讓博物館自身來承擔,確實挺難。”
對于博物館未來的運營,史吉祥介紹,從國外公益博物館來看,運行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和自身創(chuàng)收。“國外博物館自身創(chuàng)收的主要來源也不是門票收入,主要靠紀念品和餐飲等一些服務。不過,國外博物館所賣的紀念品,一般都享受免稅待遇,同時這些紀念品又有獨特性,通俗講就是博物館里的商品比外面便宜,而且很多東西在外面也買不到,所以經營得比較好。”史吉祥說,國內博物館所經營的紀念品不享受免稅待遇,品種又趨于雷同,“這說明我們的制度框架還有待完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