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綿綿春雨給南寧帶來絲絲寒意。但南寧跨世紀大酒店五樓書畫藝術館內,卻因為“丹青寄深情,翰墨援災區”藝術作品公益拍賣會的舉行,而彌漫著熱烈感人的溫暖氣息。
在拍賣會上,100多件藝術作品引來了200多位愛心買家舉牌競買。 拍賣會從上午9時一直持續到了下午3時,在6個小時的拍賣時間里,拍賣師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堅持到底,而愛心買家也為了自己心愛的藝術作品和對災區重建的支持頻頻獻出愛心。
此次公益拍賣會共拍出了121件藝術作品,共為災區拍得6.83萬元重建資金,現場還有愛心人士捐贈了140元的愛心款,此次公益拍賣共為災區籌集到愛心款項6.844萬元
特別提示
在跨世紀大酒店、廣西東倫拍賣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和辛勤努力下,本報與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主辦的“丹青寄深情,翰墨援災區”藝術作品公益拍賣會,于4月13日下午圓滿落幕。
此次公益拍賣籌集到愛心款項將全部用于今年廣西遭遇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地區的重建。受各方委托,本報將于本月內選定受災援助點,并邀請此次公益拍賣的書畫捐贈者及愛心讀者代表,一同將愛心款送往災區。
公益拍賣之現場
十大鏡頭記錄感人場景
4月13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3時許,100多幅作品,一場持續6個多小時的愛心拍賣,讓拍賣師、前來競拍的市民和工作人員雖有些疲憊,但都心甘情愿地堅持到底。
每一幅作品拍出時,都有不同的場景:有低價成交時的平淡,有激烈爭奪后成功的掌聲,有大學生作者上臺介紹作品時的動情淚水,也有拍賣師的妙語連珠。
相同的是,6個多小時的愛心拍賣,讓大家都看到無數的感人鏡頭,都能讀懂那一刻的感動:一件作品成交,也就是一份愛心傳遞。
鏡頭1
《思念》掀起第一輪高潮
13日上午9時30分,拍賣正式開始。首先是學生作品的拍賣。剛開始比較平淡,前幾幅作品的成交價在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不過,拍賣的第一輪高潮很快到來,油畫《思念》一擺上臺面,局面馬上改變。一些早已經盯著報紙刊登的作品研究半天的潛在買家紛紛出手。
結果,《思念》從底價20元一直“追”到500元,208號競拍者對這幅油畫更是擺出志在必得的架勢,從起拍時就一直堅持不懈地舉牌,一直“喊”到520元。其他的競爭者才逐漸偃旗息鼓下來。
正以為208號競拍者將把這幅油畫收入囊中時,之前偶爾舉牌“對抗”的388號突然出其不意“發難”,跳開“20元一次”的加價步伐,一下舉出600元的高價,似乎想“一舉定乾坤”。全場頓時一陣熱烈掌聲。
208號競拍者自然不甘示弱,在猶豫片刻后再次舉牌,將價格推上670元。之后,兩位競拍者連續幾次過招,呈膠著狀態。直到338號將價格逼上880元,208號才停止連續叫陣。這時,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208號,拍賣師也煽情地問:“難得舍得讓自己的心愛之物落入他人之手。”猶豫片刻,208號競拍者一句“讓他拿吧”才結束了“戰斗”。
鏡頭2
大學生上臺激情推銷
油畫《邕江寫生》是一組4幅畫,作者是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油畫第四工作室的學生白冠映。在拍賣時,《邕江寫生》受到了競拍者的追捧,價格一路捧到740元,對學生作品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價格了。
這時,也許是覺得自己的作品還不止這個價,白冠映上臺推銷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體現了邕江的一種平靜,這種平靜我希望災區人民也能擁有。”也許面對太多的觀眾,白冠映推銷時比較緊張,有點結巴,但卻不忘以情動人:“希望大家支持對災區的愛心,也許你的一次舉牌就能改變一個災區家庭的一生。”
這樣的推銷果然出效果,295號競拍者馬上加價,將價格推高到760元,并最終成交。
在拍賣油畫《雪》時,藝院美術學院的學生郭土也不失時機上臺推銷:“畫里的雪停了,天放晴了,天氣逐漸變得晴朗,這意味著雪災過去了,災區的明天會更美好。”在說話時,郭土顯得很激動,話音顫抖,激起了競拍者的共鳴。油畫的價格也一路往上競抬到460元。
鏡頭3
買裝飾獻愛心一舉兩得
在當天的拍賣中,參加競買的大體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專業的收藏家和炒家,一類則是正在裝修新房,并“對藝術充滿追求渴望”的市民。后者這些市民大都盯著幾十元至200元左右的作品參加競拍,大都拍下幾幅帶回去裝飾新家。
梁女士和丈夫、孩子三人比較晚才來到競拍現場,不過一坐下來就不手軟,連連舉牌出價,最后好不容易用300元拍下一組油畫《溫馨》。《溫馨》有3幅,內容主要為布置溫馨的家具、臥室。梁女士說,房子剛想裝修,一直在找藝術畫擺放。平時去一些市場看了,都覺得既貴又難辨真假。當天拍賣的畫大都是大學生畫的,有一定的藝術水平,價格也不貴,所以就準備拍一些擺在家里。
市民參加拍賣也是沖著愛心而來。謝先生是建設銀行的職工,第一幅拍賣的作品《晴趣》油畫就是被他搶下的。當天他專門帶著孩子來參加拍賣會。他說:“參加拍賣會一是為了裝飾家,二是為愛心活動出點力,也讓孩子感受一下愛心的氣氛,培養他的愛心,以后做個有愛心的社會人。”
鏡頭4
老先生巧買6幅作品
“哦,又是這位老先生舉牌,謝謝你。”在拍賣會場,一位在會場后面悄悄坐著的老先生頻頻舉牌,引起了拍賣師的注意。
但對拍賣師的“刻意提醒”,老先生卻有點不領情,表示“抗議”:“這不是把我往槍口上送嗎?大家都針對我,我怎么拍啊?”
老先生姓李,退休在家。當天,他看起來一直想低調參加競拍,但出手一點不低調,一共拍了6幅作品,大多是人物油畫。不過花的錢卻不多,只有1000多元。因為買得多,交款結賬時他甚至忘記了哪些畫是他拍下的,并且還讓幾位志愿者幫他把畫搬到樓下。
在競拍現場,記者采訪時,他顯得很內行:“這幅畫的水平高,但超過2000元我就不舉了。”“這是和奧運有關的,記載了歷史,以后肯定會升值。”言談舉止十足是一位收藏家。
來競拍的收藏家和書畫炒家代表不少,大多出手狠、準,并精打細算大批購入。一些人一邊舉牌,一邊拿著手機向“后面的老板”報告出價,有的不但出手,還到處在現場找一些“有潛質的學生”要電話,要求他們會后繼續提供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