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君悅酒店與萬麗海景酒店的海景房這幾天一直客滿,來自全世界熱衷于中國藝術品的人們基本上每年都要在此互相點頭致意,這已經成為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固定風景。今年,盡管全球資本市場遭遇次貸寒流,可這一風景依然如舊。
無論是哪一季大拍,香港蘇富比的日程總是在所有內地拍賣公司之前,其間收藏家和藝術經營者們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相遇,現場的氣氛和成交情況都被看作體現這一季大拍中國藝術品市場導向的重要指標。
中國當代走出“遇冷”之說
在已經進行的各個門類藝術品拍賣中,受到最多關注的就是中國當代藝術了。次貸危機的影響以及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泡沫論斷,都難以抵擋香港蘇富比拍賣現場藏家門的激情。一位資深的收藏家用“穩定”與“活躍”來評價這次拍賣的同時,也坦言紐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遇冷”的陰影已經完全被打消了。香港蘇富比當代中國藝術部主管林家如在拍賣結束后略顯興奮,她用合理與理性來概述這次的拍賣。
此次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總成交額高達4.3億港元,與上次相比有大幅度提高,但這是建立在上拍藝術品數量增加了幾十件的基礎上的,就單件和單個藝術家作品成交來看,變化并不大。對于這一點林家如表示認可,她說:“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大家總是在跟上一場對比,有一種強烈的心理預期。但事實上,如果每一場都以兩三倍的速度增長,反而是不理智、不正常的。”
在交談中,無論是拍賣公司的專家還是收藏家都有感而發。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已經穩步走到了“兩極分化”的時代,優秀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作品受到異常激烈的爭奪。只要是“四大金剛”的作品花多少錢都要買的時代已經遠去,一般的作品只能賣到一般的價格,即便是張曉剛的作品,這次也有一件因為定價太高而黯然流拍。同時,以俸正杰、潘德海等為代表的一些經過一定階段市場積累所謂的“二線”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卻在穩步提升中。
“當代中國藝術重要珍藏·仕丹萊收藏”雖然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個專場拍賣,卻被看作是依照藝術史的體系,最為系統和全面的首場專場拍賣。經過前任藏家長時間的整理與研究,自然受到藏家的追捧。而其中的裝置和多媒體藝術的被接受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世紀翰墨負責人林松說:“現場也有不少中國內陸的收藏家參與競拍。”
“來自印尼、新加坡和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等地區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們競拍積極,他們和來自歐美的重要藏家一起,共同推動了這一次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成功,”藝術品市場專家趙旭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樂觀,前景究竟如何還要等待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利兩場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拍賣。”
書畫市場行情“堅固”
在第一天舉行的中國書畫拍賣再次證明了蘇富比在這個板塊的實力。或許在拍賣數量和重量級精品的征集拍賣方面,中心依然在內地,但香港蘇富比依托國際公司的優勢,推出的來自歐洲等的中國近現代書畫,給藏家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雖然不能稱之為精品力作,卻能給藏家感受文人雅趣的良機。
傅抱石的重要作品平均以超過估價兩倍以上的價格成交,李可染的代表作《山水清音》也拍出了600多萬港元的高價。除了征集之外,香港蘇富比擁有專業和理性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家隊伍,雖然拍賣現場不能用熱鬧來形容,但總體行情相當“堅固”,只有少數作品流拍。
無論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還是當代藝術板塊,內地收藏家人數的增多與舉牌的頻繁都把在場的所有人征服。比較有意思的是,蘇富比公司此次將現代與東南亞藝術的拍賣從新加坡轉移到了香港,該部門主管莫錦川在“搬家”后首戰告捷欣喜的同時,也注意到很多內地藏家參與競拍東南亞藝術并取得成功,“下一季大拍,我們的東南亞藝術一定去內地,去北京預展。”他說。
多聽聽蘇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多聽聽蘇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多聽聽蘇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