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出現“糾正”信號
報告指出,2007年的漲勢主要是由于一些新興地區(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對藝術品的需求仍在增長。另外,近年來很多來自華爾街的投資精英作為“年輕的收藏家”進入市場,“抬高”了當代藝術的市場行情。而次貸危機將影響到華爾街的獎金收入,而這場前所未見的藝術品市場投機泡沫,正是在華爾街獎金收入的推動下形成的。
在2007年的8月美國出現次級貸危機,但是年底的幾場拍賣卻相當的引人注目,11月紐約蘇富比的當代藝術的夜場拍賣取得了3.16億美元的成交額,刷新了該公司1990年“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所創造的2.86億美元的單場成交紀錄。而一天前舉行的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取得了3.25億美元的業績。一些作品近期反復出現在拍賣市場上并不斷刷新拍賣紀錄:英國著名演員休·格蘭特2001年購買的安迪·沃霍的作品《伊麗莎白泰勒》,325萬美元買入,在這次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夜場賣了2100萬美元。
剛剛結束的2月倫敦和3月紐約的拍賣表明,2008年將會是藝術市場的“糾正年”。一旦價格糾正開始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價格會相當快速的下降,例如Artprice的全球藝術品價格指數從1990年到1992年7月價格收縮了44%。此外,2007年藝術品市場整體的流拍率為35.5%,這比2006年的34%也略有上漲,而這可能就是市場“糾正”的信號。
中國進入第三
2007年,美國占據全球拍賣市場成交總額43%的份額,比2006年的45.9%的市場略有下降。紐約的市場份額比去年減少了1.89個百分點,但紐約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卻增長了34.5%,共有609件作品的成交額超過100萬美元。最大市場變化是當代和戰后藝術品拍賣的成交額超越了現代藝術和印象派藝術品的成交額,并且頻創天價,例如2007年5月馬克·羅斯科的作品《白色中心》的成交額為6500萬美元,安迪·沃霍的作品《綠汽車的碰撞》以6400萬美元成交,培根的作品《教皇X的研究》也以4700萬美元成交。
倫敦占全球拍賣市場的份額達到30%,同比年增加了2.5%。倫敦蘇富比2007年6月春拍的成交額高達7250萬英鎊,創下了新高。另外,一些英國本土藝術家的拍賣紀錄不斷創新高,如弗朗西斯·培根的《自畫像》以1925萬美元成交,弗羅伊德的作品《布魯斯·伯納德》成交額為700萬英鎊;達米·赫斯特的裝置作品《搖籃曲的春天》以860萬美元成交。
中國所占全球拍賣市場的份額為7.3%。這主要是由于中國藝術品屢創成交天價,香港佳士得秋拍蔡國強的《為APEC景觀焰火表演所做的爆破草圖》(14幅)以7424.7萬港元(約合940萬美元)成交,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全球最高價。在Artprice網站的2007年全球100位當代藝術家排行榜上(按照作品的成交量來計算),中國當代藝術家占據了36席,而在5年前只有蔡國強一人入圍這個榜單。張曉剛甚至超越了美國最紅的當代藝術家杰夫·昆斯占據了第二的位置。
法國的市場份額為6.4%,跌到第四,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缺乏年輕的藝術新秀。不過,2007年,法國市場的價格漲幅達到30%,遠遠超過全球藝術品18%的漲幅。
在成交額排行榜上,前10位藝術家中當代藝術家占據了其中的4席,而安迪·沃霍也首次超過了連續多年占據榜首位置的畢加索,說明當代藝術已經大有“搶班奪權”之勢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