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最近的新聞,當數他出版了一本《隱密的知識》(Secret Knowledge)的書。據他研究,文藝復興時代眾多宗師的作品畫得那么好,原來后面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隱秘”,什么“隱秘”?
他說,達芬奇、拉斐爾、安格爾畫得好,是因為當時有了一種原理有如透視鏡的科學裝置來暗助臨摹,要是掌握到這門秘密的光學知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誰能捷足先登,誰就稱王。他也認為,荷蘭畫家倫布朗從中國陶瓷的彩釉獲得了創作的靈感。
如此大膽言論,馬上造成藝術界的沸然大波,理論家甚至罵他是:“詆毀西方最偉大藝術家的瘋子”。為此,英國廣播公司還引經據典,為他制作了一個75分鐘的長篇紀錄片。讓他有機會把自己的發現和觀點做進一步的申述。
除此之外,霍克尼最大、最轟動的新聞。莫過于他在更早的一本有關攝影的專書中,大贊中國繪畫的“偉大”之處。
觀畫的人可以自由進出
在他看來,西方畫的焦點透視法大大不如中國畫的散點處理精彩。他舉的例子是清代畫家王翬的《康熙南巡圖》大型卷軸畫。在他看來,觀畫的人可以跟隨畫面的變化而自由進出,更能夠直接參與畫者的整個創作過程。
霍克尼是當今世界畫壇深具影響力的巨匠之一。他1932年生于英國,1953年進入布雷德福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兩年,之后畢業自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并獲該院金勒斯獎。1966年,在克斯明畫廊舉辦首次個展。
霍克尼1961年到美國,居住在美國并擁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不但是畫家,也是非常著名的攝影大師和繪畫理論家。
他這次在新加坡的展出,作品30件,內容有室內畫、肖像畫和風景畫。擁有這些作品的收藏家提摩太(Timothy)說,從1986年就開始收藏霍克尼的作品,而且是涵蓋了畫家從1965年到1991年的的創作。展出多為版畫,只有兩件是畫作。
采用影印機、電腦和數碼攝影創作
最難得見到的是:他為美國著名詩人華萊士(Steven Wallace)的長詩《藍色吉打》所畫的20張插畫。據說,是詩人在看了畢加索(Picasso)的同名畫作后所完成的詩歌作品,現在又由霍克尼加以“繪畫”再創作。
在提摩太看來,霍克尼和其他具有普普(Pop)特色的畫家不同,他常常會用不尋常的手法來創新,如他采用影印機、電腦和數碼攝影等等,像這次展出四聯屏作品,也是他對所擅長對室內、室外風景的描述。
提摩太說,從70到80年代,霍克尼喜歡以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為背景畫一些自然景物的畫,畫中無人,卻給人有誰在場的神秘感,最后甚至還定居在該地。這類作品,采用的是立體派(Cubist),把一個場景中的形象分切成角度各異的構成。攝影中也采用了同樣的手法。
他最有名的作品,當然是《更大水花》。畫面無人,只有一塊跳水板但卻白色水花四處飛濺,藍色水池對面有一把空椅,兩根高高的棕櫚樹,更有正午時分的投影和類似有人跳水的虛影。
不完美的真實完美
霍克尼的攝影拼貼是很特別,他用一架寶麗萊(Polaroid)相機拍出一個對象的不同局部,拍攝時視角、光線、時間、鏡頭的變形,以及技術上的失誤,使局部照片產生不完美的真實完美。
這種“霍克尼式”的拼貼,頓然讓我們清楚意識:眼前的作品是由許許多多時間和空間集合而成,從而形成作品深厚無比的廣度與深度。
同一畫面,往往由數十百個局部片斷組成,其中既有重疊又有錯位。名作如《巴黎街景》,每個片斷交互出現、層層疊疊,卻又展現出許多視角觀察不到的角落,效果非常厚實、有力。
他為老母親造像,單只嘴部就拍了五張,錯落地出現在零亂的片斷中,而左右臉頰,明顯是從側面拍攝。在另一幅站立的人像里,同一只手出現在畫面上下的幾處地方,其中有托住臉頰、抱在胸前、撐在桌面等等。顯然,他將不同時間的人物動作,混而不亂地神奇并置。
霍克尼作品展日期:已開始,展至4月2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FOST畫廊(65,Kim Yam Road)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