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全球性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文化的發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視覺文化。一方面,符號、圖像與意義的全球性生產和流動,為每個角落的藝術主體提供了一個日趨均質的“全球境遇”。另一方面,在一個由媒體、制度和社會空間共同建構而成的公共領域中,藝術創造、教育空前密切地與媒體文化的傳播鏈接在一起。藝術創作與教育所面臨的不再只是畫室中的從容時光,還必須面對“大眾-媒體-時尚”這“三位一體”所建構起的公共領域。在這一背景下,從技術發展到圖像時代,從后殖民主義到文化多元主義,從先鋒運動到自由大學的理想,從藝術市場到公共文化,從媒體變革到社會批判……這林林總總的問題構成了藝術學院的當代文化語境。
本次峰會旨在探討藝術學院在當代社會生活與文化中的境遇,探索它當前所面臨的危機和機遇:它如何消化二十世紀的藝術史遺產?如何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語境中建構其知識學基礎?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中確立自我的文化主體性?如何協調與當代藝術實踐的關系?如何處理與其他藝術建構如美術館、雙年展、畫廊的關系?又如何應對媒體時代的視覺文化轉型?峰會邀請全球約二十所重要藝術學府的院長與美術館館長發表專題講演,他們將與所有與會者共同談論、思考——在空前復雜的當代文化語境中,學院何為?
到場嘉賓陣容堪稱“世界頂級”
到場的嘉賓有:俄羅斯國立列賓美術學院院長、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院長、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國博物館協會會長、新加坡美術館館長等國際知名美術院校校長、博物館館長等國內外美術院校和機構的領導約50余人。
論壇發言凸顯學術主題
法國布爾日高等藝術學院校長保羅-德沃圖認為,“藝術學院在本質上是,一個我們不知道會到哪兒的地方。這是個我們指稱應該提問目標和持續性轉化的學校。這是個首富有創造性的地方。所有在藝術學院所教導的不應只歸之于知識傳承,也不該只是為了取得技能并把它看成一種成果而已。藝術學校所教授所與分享的是一種經驗; 藝術學校所傳承的是在學生與教師間,在知識與疑問間,在專業與計劃間相互影響下集體性的建構并持續性創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