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來自全球30余家國際一流美術院校的院長與美術館館長,齊聚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參加國際當代藝術教育與傳播峰會。他們圍繞《教育即傳播:媒體時代的視覺文化轉向》、《境遇與策略:多元文化語境與學院的知識學基礎》兩大主題進行探討,思考在空前復雜的當代文化語境中,學院所面臨的困惑。
這次峰會的出席者包括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俄羅斯國立列賓美術學院、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德國漢堡美術學院、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國博物館協會、新加坡美術館等知名美術院校的負責人。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全球性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文化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視覺文化。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提出,一方面,每個角落的藝術主體擁有一個日趨均質的“全球境遇”。另一方面,藝術創造、教育空前密切地與媒體文化的傳播鏈接在一起,必須面對“大眾—媒體—時尚”這“三位一體”所建構起的公共領域。
本次峰會旨在探討藝術學院在當代社會生活與文化中的境遇,探索它當前所面臨的危機和機遇:如何消化20世紀的藝術史遺產,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語境中建構其知識學基礎;如何處理與其他藝術建構如美術館、雙年展、畫廊的關系;如何應對媒體時代的視覺文化轉型?德國斯圖加特美術學院院長盧德格敘內克斯表示,文化之間的對話就像是一根紅線穿越所有的國界,穿越我們歷史的所有世紀。在這個背景下,藝術教育機構扮演著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只有對話才能使人從幻想和愿景及對世界的感官感受中解放出來。對話能營造共同的現實,也能讓我們理解共同的真實。”德國斯圖加特美術學院保羅德沃圖教授如是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