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中國美院南山校區平日里汗津津的籃球館被改造成了一個香噴噴的冷餐會現場,34位為美院80周年校慶遠道而來的國內外頂尖美術院校校長、美術機構領導在這里集體亮相。
他們中任何一個人的頭銜,都值得讓一位學藝術的學生高聲尖叫——俄羅斯國立列賓美術學院院長、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院長、美國博物館協會會長、新加坡美術館館長……
昨天傍晚,南山校區籃球館里早早地掛起了大紅的背景墻。一側,一條長長的餐臺擺起,一盆盆精心準備的中西式餐點熱氣騰騰地從廚房端出來。籃球館中間,是一排排從食堂搬來的厚實木桌,它們都被擦得锃亮。
6點剛過,重要人物們一個個抵達。他們大多數身桿筆挺,身著黑色正裝。意大利語、法語、德語、英語……當各式各樣的語言響起,美院的藝術家們用流利的外語亮出了各自暗藏的“絕招”——曾經留學德國的許江院長,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的院長聊得熱絡;而精通法語的美院副院長宋建明,則在記者們的強烈要求下,臨時成了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的翻譯。
能把34位藝術界權威請齊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據說,當初在美院的計劃里僅有二十幾位能到,但沒想到的是,大家一聽說是中國美院校慶,幾乎一個不落地來了。在那些世界頂尖美術學院院長們的眼里,中國美院的學校規模和教育質量都非常有名,而最讓這些藝術界權威們尊重并欣賞的,是美院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珍視。
世界上最古老的學校之一——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亨利·克勞德·古索和記者們的話題里就一直沒離開“傳統”。他最驕傲的是自己學校的傳統——由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紀建立,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梁、李風白、劉開渠和吳冠中等中國老一輩藝術家都曾在那里留下過印記。據說,那所學校在外表上保持了許多當年的面貌,當年在動亂中被打斷胳膊、打掉頭的古典雕塑現在也依然保存著。就連在它的一個階梯教室里,還保留著沒有造型也沒有裝飾的木板凳子。
古索是半個中國通,他尤其欣賞中國的傳統繪畫,還一直在研究中國的傳統哲學。“最早我在馬可波羅的游記里知道杭州是個美麗的地方,來了之后發現這里的文化和歷史都凝聚著一種力量。它是南宋古都,也像中國所有城市一樣在進行著現代化建設,但它卻一直保留著自己的特點。”和傳統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意義一樣,他覺得中國藝術的生命力也在于傳統。“對于現在的中國藝術,最重要的是如何讓未受干擾的、純粹的傳統歷史和藝術,生存在中國現代生活中,而非西方式的生活。”
“現在的歐洲,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到處可見,有許多畫廊在操作他們的作品,展覽也非常多,還有許多收藏家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這是一個所有人都開始關注中國藝術家的時刻。”古索說,“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人們真正了解中國的藝術。至于好不好,歷史會告訴人們,什么是好的藝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