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管理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來說是一個較新的學科領域,近年來,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升溫,該專業的畢業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藝術理論加實踐經驗成為這一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原因。由于國內教育部門還沒有藝術管理這一明確的學科代碼,很多高校都是以文化產業管理等籠統的名稱招生,造成這一領域較為模糊的發展環境。
●藝術管理學什么
許多人認為,藝術創作的獨立性很強,很難理解藝術為什么還需要管理這一概念。幾年過去,藝術管理專業在中國高校發展成了一門時髦專業,不僅藝術院校紛紛設置此系,各大綜合類院校也開設了這一專業,只不過,它的叫法五花八門。
記者獲悉,在國外,“藝術管理”的概念清晰,甚至專業細分到時尚管理、體育管理、娛樂管理各個方向。但在我國的叫法并不統一,比如綜合院校中就有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藝術傳播、文化傳播、文化藝術管理等各類稱呼。在國內,教育部學科代碼里有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專業但沒有藝術管理專業代碼。文化產業不外乎電影、音樂、美術、設計等幾大藝術門類,所以余丁主任認為,文化產業管理不如叫“藝術管理”更為合適。
近日,第一本探討中美兩國視覺藝術管理的專著———《向藝術致敬:中美視覺藝術管理》,已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系主任簡·杰弗里(JoanJeffri)教授和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余丁教授合作撰寫。余丁主任表示,這種課程名字設置的不統一,恰恰反映了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界,對“藝術管理”認識的模糊。
●藝術管理適合什么人學
余丁教授結合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告訴記者,藝術管理的關鍵是,管理者如何把一個很好的藝術品給觀眾。“它不是一般管理問題,管理者首先需要對藝術品創作、生產傳播有一個基本判斷力。這種判斷力是像MBA教育無法培養出來到的。”余丁教授與簡·杰弗里教授討論后取得共識,認為藝術管理與工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里面的非營利部分。“MBA教給學生一定要計算成本和利潤,但誰能說清藝術管理的成本呢?藝術品、藝術家的創作等等這些藝術管理環節中的關鍵部分是無法計算價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是對藝術價值的判斷———在這個前提下管理難度很高。”
在當前中國剛剛興起的視覺藝術管理領域存在兩類人:一類人對藝術有感覺但不會管理,憑感性做事;還有一類人懂管理,但不知道什么是好藝術。“這兩種人在一起會發生沖突,而真正合格的藝術管理者應該找到兩者間很好的結合點。”針對這種現狀,余丁總結藝術管理的重點是如何掌控藝術家、作品和觀眾的關系。對于藝術管理人才培養方向而言,要重點培養管理者對藝術的認識、和諧三者關系。
藝術管理專業已成時髦專業
藝術管理專業已成時髦專業
藝術管理專業已成時髦專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