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協和畫院就是一個衙門”,在幾個月前吳冠中老人講出這番話時,我已經預料到會有今天的“集體炮轟了”。這次“回擊”雖說遲了些,卻恰到好處,因為人們會從這次爭論中看清楚中國畫的現狀。
中國畫不變革就不會有前途了,懂美術的和不懂美術的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在吳冠中之前沒有人有能力說破這個現實而已。當吳冠中像《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小孩一樣把這層薄薄的窗戶紙戳破時,依靠這種現狀來生存的人自然不會愿意,但我們誰能否認這種現狀的存在呢?
炮轟吳冠中的人無非在否認一個事實:中國畫在沒落;咒罵吳冠中的人無非在粉飾一個假象:中國畫還很興旺。但是,誰會相信這些呢?我們且不必去看藝術院校內中國畫人才的凋敝、也不必去看美術系中某些人的“裝神弄鬼”,單看中學美術教育中極度缺乏個性的“應對高考教育模式”,你就會明白中國畫的現狀了――完全象死氣沉沉的空氣里一尊被擦的很亮的鎏金齊白石銅像。
從純藝術角度講,吳冠中的藝術造詣肯定不是他同輩人中最杰出的;但從思想的前瞻性看,吳冠中絕對是中國畫業內最有長遠眼光的。
只是很可惜,他“100個齊白石不抵一個魯迅”、“筆墨等于零”這樣很有思想性的論題得到的回答竟然是“100個吳冠中不如一個齊白石”和“吳冠中筆墨確實等于零”這樣的野蠻式“抬杠”。我很是替吳冠中不值,因為有一種秀才遇見兵的感覺。
“100個齊白石不如一個魯迅”這句話看似刻薄,卻不無道理,齊白石先生如果在世,也不一定會反對這句話。據說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我想這應該是對藝術不斷追求的體現,沒有對“舊我”的否定會有“新我”的誕生嗎?我想如果齊白石能夠有機會再度“涅槃”的話,說不定魯迅會真的是他下一個目標。
齊白石尚且如此,今人為何對否定一下自己的缺點如此忌諱呢?
雖說“窮則思變”是真理,但為何非要到山窮水盡時再去找退路呢?“未至窮時也思變”豈不是更好?在西方油畫咄咄逼人、中國畫危機四伏的情況下,中國畫不變革是不會有前途的,我挺吳冠中老人一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