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錦剛是我相識近四十年的老友,且也是先后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校友,以往過往甚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移居法國后便少了聯系而疏與音問了。五年前我偕夫人赴歐洲旅游,途徑巴黎時與錦剛伉儷歡晤,并造訪他們在巴黎郊外的寓所,得以欣賞錦剛兄積累多年的精堪畫作,許多筆墨酣暢奔放的水墨畫和絢麗新穎的磨漆畫,都以嶄新的面貌予人以強烈的感受和良深的印象。
錦剛兄早年在繪畫上受過嚴謹正規的專業訓練,打下了堅實深厚的根基,后來因工作和生活經歷的變化而接觸多種藝術樣式和表現技藝,如中國水墨畫、技法豐富的版畫、大型宣傳畫、裝潢設計以及在國外畫了多年的抽象畫等等,拓展了他的藝術涉獵和實踐的視野與范圍,豐富了他的藝術表現的語境與內涵。赴法定居后,有機會接觸到磨漆畫,經過不斷嘗試和實際制作,使他感到漆藝是一門很有藝術特色和發展潛力的畫種,于是自然地走上了漆藝創作的藝術道路,至今二十余年來,他已在漆藝創作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在他的工作室里觀賞過的許多精美漆藝作品,題材廣泛,所繪人物與風景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感人的異國風情,而生動活潑的動物和爭奇斗妍的花卉則無不透露出他熱愛和贊美大自然的由衷深情,可以感覺到他在醞釀構思和創作進行中的激越熾烈的感情沖動,正如他所說:“作為東方人,情趣是作畫的出發點,而創造藝術的意境才是追尋的目標。”藝術家在準確地自我認知的前提下,在傾注和表述滿腔熱情和意趣時,必定有賴于嫻熟精湛的技巧而創造富有個性特色的表現形式,從而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技法雖非繪畫藝術的目的,卻是表現藝術情趣和產生感人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錦剛有著揮灑自如的厚實的繪畫根底,所以其漆藝作品中典雅瀟灑的繪畫性強于精致華麗的工藝性而呈現高雅的格調。其感人的原因正在于藝術家自身的才華情趣與精妙技藝的完美結合,得以產生出舒心怡神的天籟般的和鳴。沿著這條深遠寬廣的藝術道路堅毅地走下去,相信錦剛兄必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吳永良 2006年7月于杭州
吳永良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教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